坏蛋必须死》解说文案_《坏蛋必须死》:有一种片,叫性冷淡黑色喜剧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喜剧/动作/悬疑电影《坏蛋必须死》,于2015年上映,由孙皓导演,孙皓 扈晶波编剧,影片讲述了假期来临之际,在釜山当中文老师的强子和从中国家乡远道而来的好哥们三儿、大头和弟弟帕帕相约,一起到济州岛散心。狂飙的小混混、性感的韩国女人、执着的老警察、神秘的尾随者、不着调的牧师接连出现在他们身边。期盼已久的旅程,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鸡飞狗跳、险象环生,好像每个人都做了坏事。此时一只神秘小黑猪出现让所有人杀红了眼,更将众人推向生死危急的关口……到底怎样才能脱离险境?究竟谁才是那个真正该死的“坏蛋”?。
《坏蛋必须死》这片名,听起来挺带感。语气铿锵,干死坏蛋,像是要对观影快感负责。事实上呢,坏蛋确实死了,但别的暗示,全是骗人的。黑色喜剧领头,混合着犯罪悬疑,动作爱情,类型姿势倒是使了不少。可就是没热情,喜不够喜,爱不够爱,悬不够悬,本着职业精神,履行完了全套动作。要给此片下个定义的话,可称之为“性冷淡型黑色喜剧”,它对自己杂糅的类型元素缺乏激情,当然也不够爱它们。它只是认为,多整几个类型,或许就能玩出花式高潮。陈柏霖饰演的强子,在韩国当老师。他的哥们,三儿和大头,以及弟弟帕帕,来济州岛游玩。如你所料,情节抛出了一让他们懵逼的事儿。女主登场,孙艺珍饰演的韩国女人,把他们卷入了一起犯罪事件。后来,我们知道了她叫智妍。每部类型片,都需要一个巧合,一次偶然,来启动叙事机关。接下来,厉害的片,会让之后发生的事,看起来是必然的。《坏蛋必须死》不太行,它又索取了许多巧合,才让它的坏蛋死掉。它设置了一个萌系老警察,还弄了一个会讲中文的韩国神父。智妍有一段苦逼往事,强子和她来了一段爱情。在一百零一次巧合后,他们终于组成了捉坏蛋联盟。而当坏蛋就要得手,又来了一段“最后一分钟营救”,坏蛋其实是被结局生生地杀死了。都要结束了,坏蛋不能不死。让俗套变得好玩的一种方式,是拆解俗套或反讽俗套。这片有点这方面的想法,试图调戏一下俗套。但它太笨。跳出俗套,需要在类型上走远一点,戏谑类型或者反类型。它只停留在表面,蹦跶了几下,还停留在俗套上,既没整出常规高潮可以制造的快感,也没实现把玩类型的高级趣味。如果说它的收场有点反讽味道,反讽的恰恰就是它自身。把它的几个类型拆开来看,喜剧略弱,爱情失败,黑色太浅,动作平平,悬疑及格,各自只在勉为其难地各尽其责。把不同类型打包一起玩,不是简单的组合粘贴;要反一个类型的命,得先爱它、掌控它。这片对类型显然不是真爱,甚至称不上尊重,它的复合策略,又轻佻又机械。比如,强子和智妍的爱情,质变于后者讲了点辛酸事,自证了她是一个好人。桥段很眼熟,而高冷的孙艺珍和偏正的陈柏霖,没让爱情变得动人或变成反讽,只是按常规演着蹩脚的戏码。和前辈、老艺术家相比,片中的年轻演员,还不时在拖后腿。开场几人久别相遇,台词泛着荷尔蒙味,脸上却没啥证据,像是公款旅游似的,兴奋也是例行公事。俩监制都很大牌,冯小刚和姜帝圭。但一个正在过气,一个已然过气了。过气意味着过时。导演孙皓跟随冯小刚多年,而类型恰是冯小刚的短板。冯小刚的片,太过于依赖语言和中式人情,他自己并玩不转结构性、戏剧性的喜剧。孙皓终究得靠自己。若说优点,还算精致的工业感和新的中韩合作模式,于华语电影产业多少有点意义。这该归功于两位监制。几组人物、多线叙事的片,常有一个焦点性的物件,学术名叫“麦高芬”。如《疯狂的石头》中的翡翠,《心迷宫》中的殡棺。《坏蛋必须死》的麦高芬,是一只“小黑猪”,也就是海报上的那个萌物。在这个性冷淡片中,对于因失焦而显得散乱的叙事,“小黑猪”不只是麦高芬,还是本片的形象代言人。它在说,蠢萌不是萌,只是蠢。【搜狐娱乐】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