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三季》解说文案_我想给你打个高分——《黑镜 第三季》EP01

作者:吾爱影人

英国剧情/科幻/悬疑电影《黑镜 第三季》,于2016年上映,由乔·赖特 欧文·哈里斯 导演,查理·布洛克 拉什达·琼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
给这一集点赞,是因为,过不了多久,相似的一幕可能就会发生在我们周围。 《黑镜 第三季》又开始了,如果不是收到关注公号的推送信息,贞子可能不太会关注到它。多年以后,如果要说还能记起什么的话,好像只有那个总统和猪的镜头……也是从这部剧开始,贞子重新回到了Mtime,开始了一段码字时光。 讽刺,或许是这部剧一脉相承的主题。第三季第一集,有人说水准差了些,贞子忙不及去看评论、看评分,很有意思的事,当看完本集,才发现,自己或许就是本剧讽刺的对象。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去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数据是土壤”,在今后,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个人的一切都将有迹可循,像我们马云爸爸的支付宝,就能知道你在上面花的每一笔钱的去向。分析数据,可以模拟一个人。 而打分,就是一个最直观的体现。第一集的故事很简单,说的就是女主从一个中上分女,跌落谷底成为最低分女的故事,而现实中的一切社交活动都和分数挂钩,没有分数的支持,社会资源无法调动。很好理解,就像一部人人都打低分的影片,你会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吗? 那如何获得高分呢?女主穷尽一集的时间,就是在做这件事,可惜,因为一个不可控因素,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她完成了一个女白领到一个女神经的蜕变。在这么一个社会,的确很和谐,为了有个高分,必须善待接触的每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给个分维持。即使从未谋面,也可以从个人页面看到对方的动态、他人的打分,有了聊天的谈资。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看似“和谐”的社会,却有着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女主的弟弟、跑货车的老奶奶,都是这个世界中的异端分子,他们不被分数束缚,想说就说,爱憎分明,但换来的,是他人的不喜,反映出来,就是低分。有人说这集没有隐含的讽刺味,但就是这,我们能联想的实在太多。生活在社群中的我们,都有着各自喜欢的、不喜欢的,但人是有自己思考的生物,爱憎不会直接写在脸上,为了某些因素,我们会压制自己。表面说着一套,回头又是一套,很正常,因为我们要维护一个有序的环境。 一个人人都赞赏的东西,未必是最佳的;一个人人都厌恶的东西,也未必是最差的。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打分,社交评论有它的参考优势,但也容易受到一定误导。在写完这一篇时,自己的手机收到了朋友发来的信息,给某个投票网某人投个票…… 这剧,讽刺得好!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