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剧情电影《黑处有什么》,于2016年上映,由王一淳导演,王一淳编剧,影片讲述了1991年春夏之交,中原飞机厂家属区内,一起强奸杀人案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初二中等生曲靖和老留级生张雪的爸爸同为负责这起案子的警察,但有着迥异的办案风格:曲靖的爸爸出身法医,迂腐和小气的个性让他总是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张雪的爸爸是退伍军人,办案凭直觉,因为破案率高,是单位的红人……凶手很快被张雪爸爸抓到了,但相同的强奸杀人案再次发生……没人注意到被老师赶出教室的张雪再也没来上课……。
被这部片子霸屏将近一个月,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难以想象当电影结束出现字幕时,周围群众一阵唏嘘“这就完了?到底讲了个什么! WTF”。暗暗庆幸自己之前看过点映的相关影评,没被导演的障眼法懵逼双眼。 这部打着《杀人回忆》大肆宣传的悬疑片,旋头不小,确实让众多路人粉走进电影院!同时,对导演的过高期望,也增加了这部影片的期望值。没办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能因为不完美而否定它的优点,也不能因为是独立电影就大肆赞扬!总之,客观是王道。 要是非得拿《杀人回忆》说事的话,就是导演的不道德了。影片两条线索,女尸案和青春少女的性萌动,主线的不明晰,过多元素的大杂烩,显得导演有点急于求成的心态,并且过多的将大众的视线集中到放羊小孩高呼的“狼来了”,得到的最终只是羊入狼口。没错,在悬疑线上大概流程和《杀人回忆》情节是相似的: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芦苇里连环女尸案、对比鲜明的两方探员、以及似有似无的凶手。但是这条悬疑线起到的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小作用,衬托时代背影的提醒牌。导演真正想说的是在上世纪特定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性心理的压抑! 对人物的刻画树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90年代的农村,值得赞扬的是导演在还原当时社会风貌时确实细节很是用心。 大时代下的性教育 影片的女主人公已经是初二的小少女了,在青春期方面是白开水般纯洁无知,却有一个早熟的朋友。影片中多处涉及到家长对孩子性方面教育的缺失。因为稍稍玩弄母亲的“月经带”而被母亲责骂,因为岔腿做自行车而被父亲三番五次警告。闭塞保守难以启齿只能用命令式口吻要求孩子,造成青少年心理的敏感。 大时代下的教育在影片开头一个知识分子偷瓜被农民殴打的镜头,到后来才知道知识分子是学校的校长。上课老师朗读课文的滑稽与错别字,甚至被学生提出后挽回面子做无力狡辩,对差生的不公正对待甚至语言的恶意嘲讽。让观众张口一笑的同时,是对当时教育落后体制的唏嘘与否定。 大时代下的警察言行逼供,屈打成招是部分警察的做事风格。将无辜好人公开绑在大树下示众,小有名气的警察对待上级领导却另有一套。这些细节描写都直接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迂腐和落后。 大时代下的矛盾主人公曲法官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碰撞下的一个畸形儿。一方面他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是分子,办案讲究科学,用事实说话,不屈于权威。但是另一方面他身上又摆脱不掉重男轻女,小肚鸡肠,投机取巧的性格特点。不顾及女儿面子在办公室宣讲养女孩的不值,以及生硬灌输父爱的可笑对话。 禁忌越多,束缚越多,问题也就越多,反抗也就越大。可惜的是影片没有反抗,也没有把问题赤裸裸暴露,便草草收尾。就像一个没有梗的长笑话。在女主人性心理的刻画上也不够深刻。从一开始查字典“强奸”到在养老院给老头读淫秽小说,再到看成人电影被抓。导演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就当最后一个大跨度的桥段出现:女主泪眼婆娑地在一群饥渴男的围拥下观看《蜜桃成熟时》,反倒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贪多嚼不烂,这是对这一影片的整体感受。可能第一部作品,导演有点用力过猛了。有些不必要的情节也占有相当多的篇幅,影响故事的发展。不得不吐糟方言,陕西话,山西话,河北话,东北话,不知道这么多方言的用意在何处?音乐!怀旧音乐合集:小虎队青苹果乐园甚至还有beyond。甚至让人怀疑“戏不够歌来凑”的低俗商业模式。 不要告诉我不会讲故事的编剧不是好导演。 王家卫曾说过“一个好导演要先会讲好一个故事”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警告:请不要相信文档内的广告信息,例如加某某微信或者QQ或者某宝店铺,避免上当或者重复购买。本站免费提供的是全网资源!!!(视频加载失败是由于存储防盗链导致的并不影响下载,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