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解说文案_从《攻壳》到《骇客》科幻电影之“地面篇”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于1999年上映,由莉莉·沃卓斯基 拉娜·沃卓斯基导演,莉莉·沃卓斯基 拉娜·沃卓斯基编剧,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
电影是西方人发明的,到今天也是西方电影更加发达。东方电影抄西方的很多,不胜枚举。反过来,西方电影抄东方的不多,但正因为不多,所以也都很着名。昆汀的《落水狗》抄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就曾让港片迷们兴奋了一阵子。但就我所看过的电影中,西方电影对东方电影最重要的抄袭,应该是《骇客帝国》之于《攻壳机动队》。最近把这两套电影放在一起又看了一遍,想对此讲一些感想。 《骇客帝国》比《攻壳机动队》晚推出四年,从前者中借鉴的东西很多,如漫画式的打斗,经典动作(开篇特工追捕崔妮蒂时跃过高楼持枪落地时的一个姿势,即是向《攻壳》致敬式的照搬过来的),尼奥在警察大楼中的枪战,立柱被子弹打得七零八落也是对《攻壳I》中一个场景的COPY。当然这些都是末枝细节,最重要的是,《骇客》抄袭了《攻壳》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未来被改造人类的网络化世界。 但是,两部影片在对“改造人网络化”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攻壳》是主动的,而《骇客》是被迫的。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融合、平衡为中心内容,建筑建在山林之中,和山林一体。西方文化则以对立,战斗为核心,建筑也往往剑拔弩张,一副和世界对抗的姿态。这也是《攻壳》和《骇客》最大的差异所在。 西方文化,因为宗教的存在,认为人由上帝创造,对身体的改造是有罪的。所以沃卓斯基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没有选择这样来拍,而是以未来机器文明革掉了人类文明的命的角度来猜想。但其实在“上帝已死”的现代,这个问题在西方的未来恐怕也不是问题。 但东方则明显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认为,在真正的A.I.诞生之前,人类会先运用此一技术改造自身。 两种想法中,对的可能是押井守:克隆技术便很快将运用到医学上,人体病变器官的更换方面。有什么理由认为不会有对人类身体电子化的改造呢?从这一角度来看,《骇客》在预言性方面,可能是不如《攻壳》的。 所以可以看到,《骇客》中机器和人是对立的,是革命的,人的机器化是被迫的,在战争失败后成为了机器的奴隶。而《攻壳》中人的机器化则是主动选择的,人和机器融合了,面对的主要是伦理的,文化的问题。《攻壳》中的素子少佐就曾面对“自己究竟是人还是机器”的困惑。 至于结果,倒是差不多。虽然《骇客》中人类操纵机器人作战,《攻壳》中的人类则挥舞着移植上去的军用机械手臂。但两部电影中对人类身体的改造都到达了头脑,《攻壳》中巴特以入侵对方大脑(经过电子改造)的方式干掉了一群黑社会成员,《骇客》中的史密斯也是靠这个手段侵入到锡安的人类头脑中的。尼奥,本身也是用程序改造过的人类,和《攻壳》中的素子少佐类似。 因为涉及到了伦理问题。爱,成了是《攻壳》和《骇客》中都重点去讨论的命题。《攻壳II》的开头就说:如果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解释,那么我们的爱是否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呢?电影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把困惑同样留给观众。而《骇客》的结论是:爱只是一个词,它为所有有意识生命所共同拥有,包括机器生命。尼奥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坚定了为人与机器带来和平的愿望。 这让我想起今年的美国大片,和《骇客》完全相反的,童话式的《变形金刚》也说了同样的话:“自由,是所有有意识生命体的共同权力”。 《攻壳II》中的程序生命,也以“有意识生命体”的身份要求政治避难。真是殊途同归。 两部电影,对政治、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思考都占了很大的比重。 日本,因其岛国危机感的压迫,使其文化作品中始终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对人类社会体制的思索。在世界动画的几大流派里,中国动画活在过去(幻想世界),美国动画活在今天(真实世界),日本动画则活在未来。这在《攻壳》系列中表现得也非常明显。 日本动画的这一特色被谈过很多,这里主要说一下《骇客》。 《骇客》的角度很多,科技的,宗教的,政治的,但大多是非主流的角度,基于一些如果明讲出来,会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 沃卓斯基兄弟是库布里克的传人,《2001太空漫游》的评论说:以人类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失败的,以超出人类的角度来看,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骇客帝国》。《骇客》也是以超出人类的视角拍的,比如机器人把人类作为生产能源的工具来饲养,从超出人类的角度来看,本质上和人类饲养动物食肉是一样的。人从不在乎动物(同样是“有意识生命体”)的感受,当有比人类更高的智慧出现时,自然也不在乎人类的感受。虽然个人感觉影片对人类也不乏礼赞,并非完全冷血,但终究还是说:人类的时代终会过去。 还有《骇客》中的宗教性,也是超出人类的角度。救世主、先知、造物主(设计师),这些都是宗教里的东西。第二集里锡安狂欢的场面,像极了史诗片《十诫》里人类受诱惑堕落的那一暮。第三集结尾尼奥被吊起,进入母体决战史密斯一幕,仿佛基督受难。《骇客》整个的故事,也可以用宗教的角度来解释:造物主(设计师)要毁灭人类,因为救世主(相当于半人半神的耶酥,在电影中则是半人半程序的尼奥)的受难,造物主宽恕了人,达成了“和平”。沃卓斯基大概说的是,宗教也是人创立的,但源头已不可循。去看看老版《人猿星球》吧,猿猴的“圣经”是什么,其实就是他们的祖先为了抹杀人类历史而编造的谎言。 沃卓斯基是东方文化的迷恋者,尼奥刚从MATRIX逃出来时,墨菲斯们给他治疗的技术便很像为西方人所不承认的中医体系中的针炙。墨菲斯在与尼奥的打斗中说“不要思考,要用你的直觉”。这句话也是来自《龙争虎斗》中的李小龙。东方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大概也是前卫和偏门的学科吧。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并没见到有人提及,所以特别讲一下,就是《骇客》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无政府主义。 第一集《骇客》最明显,这一集不单是预言也是寓言。什么是MATRIX?社会,国家机器的影射而已。墨菲斯在母体内对尼奥讲解MATRIX的大段台词,都是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结构的论述。特工通过MATRIX硬件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类的头脑,也是思想控制的影射(苏联在专制年代,连教会都被政府控制,向神父告解可能会因此被捕。即使是《辛普森一家》这样的恶搞动画中,也有“全美国人民的谈话都在政府的监听之下”的调侃)。《骇客》第一集结尾,尼奥说的“没有国界,没有控制,人人自由”的世界,很明显是无政府主义的观念(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础,就是“国家”概念的消失)。沃卓斯基在《骇客》时根基尚浅,讲起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是用影射的手段,到了《V字仇杀队》则已全不掩饰。虽然影片也假模假式地表现了一点无政府主义的危害,但与整部影片对无政府主义的歌颂和煽情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与这一主义真正可能造成的危害相比,也是微不足道。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无政府主义是一个未被解释过的贬义词。但在对无政府主义思想大为推崇的《骇客帝国》里,我个人确实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思想有着邪恶的潜力。也许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将会面对这一点。 墨菲斯在训练程序中向尼奥讲解MATRIX时的话:你在MATRIX中,看到的是医生,律师,工人……他们都是我们拯救的对象,但他们都是体制的一部分,因此,都是我们的敌人。这些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被你解放。而且会死心塌地用生命扞卫母体。 个人觉得,用句时髦的话讲,沃卓斯基兄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极左派知识分子。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觉到有熟悉的血腥气。也许人类社会迟早要面临这一天,因为就连金庸也曾写过“我相信未来‘国家’的概念一定会消失”。但如果真有那一天,那也应该是人类自己的,和平的选择,而不是以革命,暴力的方式。因为,没有人有权力以“未来的幸福”的名义,要求现在的人类作出牺牲。更加不能够以智者的角度,去否定愚者凡俗的价值,生命观,因为那与希特勒的理论无异。当然,以上只是我纯个人的观感。 PS 补充一点:在武打方面,《攻壳》比《骇客》更好,虽然后者是袁和平指导的,但它的演员太普通,而动画理论上则是无所不能,如果技术实现得好,每个动画人物都可以是李连杰,是甄子丹了。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