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解说文案_《喊·山》:一桩三十年前的山西罪案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爱情/剧情/犯罪电影《喊·山》,于2016年上映,由杨子导演,杨子编剧,影片讲述了封闭的大山里突发了一场意外,腊宏误踩了韩冲捕猎设置的炸药不治身亡,留下了哑巴妻子和一双儿女。众人与韩父商议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而哑巴却穿起红衣裳、时哭时笑,完全不在意赔偿的事,大家认为她受刺激疯了,韩冲只能暂时照料母子三人的生活。在相处中,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哑巴曲折的身世之谜逐渐揭开。在两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生波澜,这个紧要的关头,只有哑巴才能说出真相……。
文/公元1874​光看片名,很容易让人忽略八月末在电影院里出现的这部电影。但《喊·山》又的确是一部很切题的电影,它的主旨就如同片名所写的那样——想喊又喊不出,以及在闭塞的大山里所发生的故事。看了看豆瓣,过了7分的华语电影在这个烂片横行的暑期档实在太难得了,所以入场表示支持。​《喊·山》的故事设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准确的说是被架空的,因为导演本来想放在当下,却因为审核的压力而被迫换了时空。不过这样也好,电影倒是有了另一层的意味——那时候改革开放没多久,但中国的整个社会从意识形态到人民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了中国,邓总工程师也访问了美国,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对于远在山西的农村而言,这一切改变都感受不到,电影的故事正从这里开始。​对于2016年的我们来说,作为观众,知道山西很快因为煤矿而GDP跃升,成为一个出色的工业城市;也知道这里因为矿产,发展畸形,污染严重,经济依赖严重偏科。《喊·山》改编自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她似乎有意识无意识的把山西的这种时代背景融入了故事里,让我们感受到电影里的那种黑暗元素。这是一部讲述被欺凌的女性,在压迫里寻求反抗,最后走向灭亡的悲剧。影片背景里的山西农村,并非想象中的八十年代穷乡僻壤,导演有意而为之,虽然落后,但却干净简洁,充满生气。村民的行为也并非一昧的愚蠢无知,相反却有大量知书达理的人出现,也有着善良、和蔼的宗族环境。​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在为故事本身的黑暗性做一种对照。有命案,有死亡,有拐卖,有欺凌,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痛苦和憋屈,《喊·山》其实离《盲山》或者《天狗》只有一步之遥。但导演似乎并不想重复这些揭露农村黑暗题材的套路,电影从中段开始,更想走罪案电影的风格,所以寻找真相和与凶手对峙的过程就凸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影片虽然面临审核压力,依然拍出了一些社会存在的真实情况,例如八十年代刑侦技术的落后,意识形态掌控技术部门,差一步就造就的冤假错案……说到底,这部电影的时代烙印太深,没法真的拍成《嫌疑犯X的献身》这类纯粹的推理电影,所以诡计的部分也就这样了,倒是影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心。​这几年比较让人觉得欣慰的是,银幕上的罪案电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类型片出现。去年的《烈日灼心》,前年的《白日焰火》,今年马上要上的《追凶者也》,以及这部《喊·山》……多年前电视剧黄金年代,我们看到了《冬至》《黑洞》《中国刑侦纪实》等等不错的罪案题材,但却很快被一纸政策而搞得偃旗息鼓;如今,这类题材终于又在银幕上慢慢崛起了。希望大家呵护好这个类型,千万又别被某些人的一己私欲,又给弄灭了。希望。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