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解说文案_《悍卫者》——记住历史才是最大的缅怀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剧情电影《捍卫者》,于2017年上映,由廖希 韩平导演,啸杨 却却 编剧,影片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登陆地域,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灵活运用战术战略,从主动出击攻袭敌军到固守阵地顽强抵御,七日内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九月七日日军破城,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如果说《空天猎》是为主旋律电影好好的上了一堂反面教材课,那么《捍卫者》则告诉了我们,国产主旋律电影应该如何去拍才算成功。 今年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自不必多说,《建军大业》其实拍的也很不错,刘伟强导演的这部命题作品,在还原历史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戏剧冲突和张力,虽然由于题材的限制和上面的要求,注定只能沦为流水帐,但其中的南昌起义、朱德死守三河坝片段单独拿出来看,也算壮烈,可圈可点。而这部《捍卫者》目标却很明确,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单独拿出最惨烈的宝山保卫战来拍,却拍出了国产电影久违的血性和感动。 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7年淞沪会战中最激烈的宝山保卫战,国民革命军中校营长姚子青率部五百余人死战宝山七日,最终在敌人四倍兵力、海陆空全方面的打击下,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电影一开场就没有进行任何铺垫,直接将观众带入子弹横飞的战场,由于是群戏电影,因此对每个角色都没有过度去刻画,但是通过几个动作和台词,就已经让观众记住了姚子青、李大成、李仲贤等多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导演用七天的战事把故事分成七个章节,一步一步的描写战争的过程和姚子青的心路历程,虽然仍有国产片过于假大空的毛病,但相对而言来说,《捍卫者》已经将故事讲的很接地气了,观众也能清晰的感觉到战争对人物的摧残和战场的残酷,难能可贵的是,电影对参战的双方都尽可能的采取中立的态度,对侵略者日本也是比较具实的描写,并没有过多的夸张和贬低,这点就比很多所谓的抗日神剧好太多了。人物的感情线一直是这种战争片的软肋,本片也不例外,几个女性角色都只是电影的点缀,连花瓶都谈不上。 影片为了真实性,战争场面基本都是采取手持摄像机拍摄,无论是开始的前线对决,还是后面的巷战,在导演的调度下,几个场景都拍的有声有色,不输一些好莱坞影片,后期几个主要人物的死亡虽有煽情的成份,但是放在这样一部沉重主题的电影里,非但不觉得突兀,反而增加了感染力,尤其是对不了解那段历史的年轻人,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一部电影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个国家,但是一个国家需要有一部这样的影片去铭记自己的历史,尤其是那些并不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和事件,大荧幕带来的震撼效果远远比历史书上枯燥的文字更加让人动容。可惜的是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却换不来影院的排片和实实在在的票房,这是如今中国电影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遇到的最大困惑和难题,不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让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只会让这个市场变的更加疯狂和急功近利。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