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解说文案_汉尼拔&威尔——在罪犯和侦探之间游走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惊悚/恐怖/悬疑电影《汉尼拔》,于2013年上映,由导演,布莱恩·福勒 托马斯·哈里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
四月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一个月啊,有久违了的食人医生,也有大开杀戒的权力的游戏——重口味得令人战栗。 PART 0 红龙 既然主角是威尔·格拉汉姆和汉尼拔·莱克特,原作自然可以追溯到《沉默的羔羊》的前传《红龙》。威尔在发觉并逮捕汉尼拔后身心都受到重创,从FBI后辞职,但一个连环杀手“牙仙”的出现令FBI和警方束手无策,杰克·克劳福德只好劝说自己的爱将再次出山。很公式化的美式侦探小说结构,但写的还不错。这部小说是很久之前看的,算是这个系列最厚的一本,几乎有《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加起来那么厚。然后还有电影版,老版没看过,然后因为沉默羔羊大热而拍的2002年版有安东尼·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拉尔夫·费因斯,奥斯卡级的豪华阵容,却并不如前作——或者说续作?——评价那么高。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主流观众大概更喜欢看到一个坚强火辣的美女而不是一个阴沉内敛的古怪男人。二是因为——威尔·格拉汉姆是如此非同寻常的一个侦探。 汉尼拔那清醒与疯狂并存,身兼凶手和侦探两职,华丽优雅而又残酷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了。而威尔·格拉汉姆的内敛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看出的。 那厚厚的小说中有一半篇幅是威尔的内心独白,揭示这个侦探是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是如何的去努力想象罪犯的行为,渐渐的和罪犯融为一体,一步一步……最后,面对法律无法惩罚的那个人,侦探选择了理所当然的行为—— 三部曲中最巧妙最完美的一次谋杀。 福尔摩斯曾经抱怨过,如果他不是侦探的话,那么他会成为最危险的罪犯。威尔则很清楚,自己是如此的接近一个最危险的罪犯,所以他放弃了探员的工作,宁可去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修理工。但FBI需要他,所以,他回来了,一步一步的走入深渊,在忍无可忍的那一刻,他越过了线,展示出当一个天才侦探变成罪犯时会是怎样。他强迫自己露出一丝笑容,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动作,便将自己痛恨的那个人送入了地狱,在他痛苦的濒死控诉之中不动声色,静静地等待着他的死亡——好像是最老练的罪犯。 和对克拉丽丝的宠溺不同,汉尼拔在红龙中可是真心想要报复逮捕自己的威尔的。被困的他宛如一只蜘蛛,巧妙地牵动着丝线,引导着牙仙逐渐接近威尔,引导着威尔堕入深渊。同时对抗两个顶级罪犯,威尔却依然靠着敏锐的感觉和睿智的头脑查明了真相。 但红龙小说的结局并不如电影完美,正如沉默的羔羊中所说,威尔的脸被割得像毕加索的抽象画。谋杀必须得到惩罚,而汉尼拔也完成了他的复仇。威尔可没有汉尼拔人气那么高,能够摆脱世俗的正义观,优雅的携美而归。不过,可以远离犯罪现场,和家人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也算是他的夙愿吧。 而红龙的电影并没有着重塑造威尔的特质,努力向好莱坞公式靠,却显得俗套沉闷了些,既没有羔羊沉默的惊悚,也没有汉尼拔的华丽残酷,自然人气不高。 听说剧集的消息,便一直雀跃期待着。故事发生在红龙之前,威尔是因为和罪犯过度同调而去找上心理医生汉尼拔的吗?一个表面上优雅睿智的食人医生,一个在罪恶与正义之间苦苦挣扎的侦探。再没有比这更带感的一对搭档了。 这一版正式的预告片还算令人满意,至少威尔的角度找的很合适,在犯罪现场的想象很符合原作。汉尼拔的扮相足够,但声音差了些——脑补中他总是那种优雅低沉的英式口音。 PART I 第一集 第一集看完,感觉还不错。 剧集开始便是威尔侦破马洛夫妇被谋杀一案,案情并不复杂,只是为了直观的展现主角的能力,所以并没有在这里浪费太多说明。然后是克劳福德请威尔帮忙侦破一起连环谋杀,八个女孩被杀死——很还原红龙开头的说。在查案过程中,威尔的精神状况令人担忧——汪星人大萌,而且十分还原原著——于是克劳福德又请出了汉尼拔·莱克特医生。又一个女孩被杀,威尔确定这是一起模仿犯罪。根据细微的线索,威尔找到了连环凶手,但在汉尼拔的插手下,鲜血染红了他的手。 看过剧集,感觉威尔比想象中的更加敏感和神经质,还增加了社交障碍的属性——看来现在流行怪胎,谢耳朵,卷福……不过复习原作时发现这个还是很还原的。移情功能被拍了出来,好评!各种回溯现场和几个案子的交织使得剧情显得相当跳跃,很多地方都交待的不够细致,但因为案件不算复杂,也不太影响理解,只是如果真的想要弄明白,最好还是再看一遍。剪辑光线和BGM都感觉不错,非常衬托那种阴暗诡谲的气氛。但因为公共台的性质,血腥的部分处理的相对柔和了一些,基本处于可承受范围内,有些地方很有哥特风的美感——对于偶这种胆小人士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话说当年就因为第一集的气管切开,吓得偶当场弃了豪斯医生。 汉尼拔……虽然还有点不习惯,但演得还不错,就是有点太Boss了,一看就是危险人物。削铅笔那里让人替杰克·克劳福德捏一把汗——话说杰克就不能找个帅点的吗?扶眼镜那里多美好,但转过身,一黑胖子%>_<%医生的厨艺是出了名的,电影里他大半时间被关小黑屋,没机会展示,现在终于可以秀一秀了……那两片肺,据专业人士讲处理的十分之好。但你给自己做就算了,居然还给威尔送爱妻便当——泪目……想当年看红龙的时候偶是多CJ的一只啊,现在复习原著越看越基。 比如威尔对被狗仔队拍照片耿耿于怀……虽然那只渣是该死,但你一爷们,又是公伤,至于因为被看光这种事情整天琢磨着杀人吗?还有威尔的结局居然是毁容——简直是虐文里小受的结局…… 片子里面更基,威尔那快要让医生玩坏了的小模样实在令人心潮澎湃,医生接近威尔的那段B站在不停地刷“攻略”,好吧,看样子医生攻略成功,对威尔的各种接近手段简直可以用来写耽美文了。 总体来说,片子很不错,很有feel。 话说我觉得风格个性之类的东西真的很重要,比如蒂姆波顿,拍的电影不一定每部都好看,也不是每部都赚钱,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片子。据说像他这种自己对于电影有绝对处置权的大导演在好莱坞也是用手指头就能数的过来。有风格有个性不能证明片子好看,但至少证明导演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在努力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所以就算并不完美,但也让观众觉得自己至少看到了些东西。比如杯具的《黑影》,虽然各种不靠谱,但看过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几个演员都选的不错,比如各种搞笑细节。侦探片的观众通常都比较聪明——或者自以为比较聪明——惊悚片的观众都喜欢找刺激,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平庸的套路化就等于失败,感觉《红龙》2002版的电影就没有突出影片的个性,所以失败了。最近的反面教材是《布朗神父》,原作小说是曾经和福尔摩斯相提并论的经典之作,现在看来也很好看,文采灼然的描写,不可思议的案件,木讷神父富有哲理性而又一针见血的台词……可是剧集却拍成了马普尔神父,原作的神秘感和哲理一扫而空,变成了乡村生活的琐碎八卦和笨拙而又唠叨的神父的忙忙碌碌。再加上原作都是短篇,改编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剧情显得薄弱了很多,各种老梗俗套……即使以英国老派演员的精湛演技都无法令人满意,我还是回去看马普尔小姐吧。从这点来说,《汉尼拔》对两个主角的塑造还是很不错的,至于那个丑的无法直视又唠叨烦人搞不清状况的疑似女主——请努力无视她吧,因为滚娘弃了梅林这种事情我真的不愿意再发生第二次了。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