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解说文案_《捍卫者》–抗战是国人的抗战,也是国军的抗战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剧情电影《捍卫者》,于2017年上映,由廖希 韩平导演,啸杨 却却 编剧,影片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登陆地域,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灵活运用战术战略,从主动出击攻袭敌军到固守阵地顽强抵御,七日内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九月七日日军破城,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今年的国庆档被称为最拥挤国庆档,17部电影扎堆上映,在大片预售趋于白热化的时候,有一部排片不高,却口碑不错的电影,正在被我们所忽视。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似乎由一部《亮剑》带入了高潮,手撕鬼子,裤裆藏手雷,横店一年歼灭几十万鬼子……这种低级趣味的抗日题材充斥荧幕的时候,真正严肃题材的抗日剧则少之又少。前些年拍的《南京!南京!》看的太过屈辱,《金陵十三钗》看的太过无力,《拉贝日记》说的是外国人,少了一些代入感! 《捍卫者》截取的是“淞沪会战”中的一小段——宝山保卫战;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最大程度的还原。电影以姚子青为主线讲述了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率600壮士保卫宝山县城7天,最后全营牺牲的故事。电影叙事简介,故事线清洗,流畅,全程无尿点。 十四年抗战,从”9.18事变”开始国人就已经开始了抗日,但抗日不是地道战,地雷战,抗日的真正力量是正面战场的大会战,而“淞沪会战”又是正面抗战的重中之重,双方投入了约100万兵力,中国80万,日本20万!淞沪会战几乎打光了当时国军的精锐主力,不知是不是政治原因这段历史总是没有被重视起来,但抗战是国人的抗战,也是国军的抗战,这一点不应该被埋没,国军也全部都是中国人。老一辈的人总是问,为什么那么个小日本,人数没我们多,国家没有我们大,却能欺负到我们头上来呢?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怂呢? 彼时的中国是一个军阀林立,各自为政的中国,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一个张开的手掌如何低档紧紧握在一起的拳头?!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中国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社会资源的整合。诚然,武器装备上有差距,但民族动员能力还是难以和当时的日寇相提并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民族觉醒的开始,对于民族的复兴也是意义非凡的。说的简单点,就是那时候中国人还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其实中国历史上,中下级军官面对外敌打出有血性,荡气回肠的战例不胜枚举,我觉得导演们应该好好挖掘一下。在此安利一套书,《一寸河山一寸血》,说的都是关于正面战场国军如何与日军进行较量的。 最后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最好还能加上一句,为国家舍身忘死的人!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