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非洲》解说文案_《狂野非洲》——愿从此再无杀戮

作者:吾爱影人

比利时| 法国纪录片电影《狂野非洲》,于2014年上映,由本·斯塔森导演,编剧,影片讲述了欢迎来到非洲,让我们跟随2位科学家以及热气球开启这次3D惊奇之旅。 旅程始于纳米比亚沙丘,横跨非洲大陆全境直至乞力马扎罗山脉之巅。向导们将带领我们坐着热气球翱翔长空、奔袭草原、跋涉激流。以前所未有的全景3D视角让您身临其境享受非洲。野兽生灵,广袤自然,3D体验。高高举起的象鼻子和扫过镜头的狮子爪子让你的非洲触手可及。两位科学家在夜里遭遇狮群的骚扰,让观众一起心惊胆战,最终有惊无险。夜里一定记得关好帐篷!。
每当有人问,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我的回答永远都是非洲,那一片幅员辽阔的非洲大草原。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乘着吉普,扛着麻醉枪,躲在远处看着狮子在睡觉,或是尝试着靠近他们,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观察,静静地好像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我很喜欢动物的简单,他们的智商没有人类发达,也因此不那么复杂,不那么有心计。而非洲大草原又赋予了他们原始野性的一面。当我们受够了在高楼大厦间的疲于奔命,受够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相比之下和动物在一起难道不是更令人轻松愉快吗?《狂野非洲》翻译的并不贴切,不如译成《非洲漫游》更能表现影片的主题。在两位探险者的引领下,我们看到非洲草原可爱的一面——庞大的犀牛竖起了大耳朵在仔细聆听,三只雄狮懒洋洋地在村庄旁边漫步,不甘心的猎豹在和汽车赛跑……看过之后才知道,狮子也是可以靠近接触的,猎豹是不伤人的,犀牛已经变得胆小,大象的性格也各有不同。这样的景象无疑又为我心中的圣地增添了一丝不寻常的魅力,真希望能马上启程和他们一起踏在非洲的土地上。《狂野非洲》带我们体验的是风光无限好,可我们知道一部记录片一定不仅仅是一部风光片,它的背后有太多无奈和悲哀。象牙、犀牛角以及野兽皮毛的购买需求,使非法猎杀成了动物们最大的威胁,人类真的好可怕,无所不食,无所不猎。我想象着无辜的动物在临死前的哀嚎与绝望的眼神,怎会有人能坦然地举起猎刀?如果说动物之间是一条食物链,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在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中,一条供不应求的产业链。孩子们都喜欢动物,我想这是因为动物和他们很像,他们高兴、忧郁、好斗或是懒洋洋,都是源自本能,而你若诚心待他,同样也会获得对方的诚心相待。也正因为如此,我愿意和动物呆在一起,愿意和他们一起玩,那感觉就像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在这个保护动物日益重要的时候,信赖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宝贵的东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最后补充一些观影感受。因为有动物的互动,影片整体还是挺有意思的,只不过这样的探险纪录片实在不适合制作成3D,那些跟车镜头和吊在热气球上的镜头晃的我直想吐,不知是否有人也有同感?最后不得不说最大的败笔就是请了刘欢夫妇配音,还不如小学生念课文来得有感情,更何况他的声音实在太有辨识度,一说话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张饼脸……刘老师还是多唱唱歌吧……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