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解说文案_敢问家在何处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剧情/儿童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于2015年上映,由李睿珺导演,李睿珺编剧,影片讲述了哥哥巴吐尔和弟弟索嘎勒是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裕固族牧民孩子。 巴吐尔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与父母关系疏离。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与爷爷商量决定送兄弟二人去同一所学校上学,藉此建立手足情谊,可他们却从不说话。 爷爷去世了,暑假来了,其他孩子都被接回家,父亲却没有出现……。
前几天过生日的一个朋友推荐的电影,送祝福的时候想起了这部片子,就找来看了。电影本身并不长,100分钟左右,但给人的感觉像3个小时。可能和影片主题——寻找家的方向——有关系吧,我们总在想,小哥俩怎么还没到家,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到家,我们越焦急,时间过得越慢,配合上望不到边的荒漠、爬不完的沙丘,时间似乎变得更慢了。 当然,还有小哥俩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哥哥觉得是弟弟的出生导致了自己被父母抛弃,所以从心底里埋怨、甚至憎恨父母,也讨厌弟弟,弟弟觉得父母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哥哥,觉得这样不公平,因此也不喜欢哥哥。但爷爷的去世让二人不得不一同回家,将爷爷的灵魂安放,于是,行程开始了。 家在哪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水草丰茂的地方在哪里?顺着河流的方向走就对了。然而,漫漫黄沙,无边无际,哪有河流? 放开骆驼跟着它们走吧,爷爷说骆驼是对水源最敏感的动物。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艰难,也得到了帮助。亲眼目睹同学的家已破败,全家福被遗弃,可能是仓促收拾的时候遗落的吧;亲眼目睹曾经青草遍地的家园已成荒漠,忠诚的骆驼引他们来到了这个充满太多回忆的地方,却给他们的记忆抹上了阴影;亲眼目睹从小养到大的骆驼因生病而离开,却没有时间与能力将其埋葬,只得调转方向匆匆赶路;亲眼目睹寺庙僧人因缺乏水源无法生存而不得不搬迁他处,看到一线希望、获赠一头骆驼,但转而又满是无奈;亲眼目睹了历经种种艰难困苦后找到的水源,洗过澡后加紧赶路,本以为已接近家的方向,却发现,家仍在远方,此处已是淘金者的天下;亲眼目睹了工人淘金的全过程,正定睛观看,却发现,自己一直盯着的工人转过身来,竟是自己的父亲。继续向前,不再是无尽的荒漠,绿色已触手可及了,但站在高处远望,烟囱、工厂,还是烟囱、工厂。 仍在寻找,家仍在远方,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一说,回家,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那么,是什么让两个孩子找不到家的方向? 裕固族,回鹘人的后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势力越来越弱。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是,前者战胜后者,后者逐渐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发展”的等式确实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是绝大部分的人,生活水平每况日下。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等都是对世界发展形势所作出的理论分析,但是,当我们只会用弗兰克的“都会-卫星”连锁模式来解释发展的不平衡是不够的,解释,毕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有意思。 一个是开头片名出现时的镜头。 中文片名《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英文片名“River Road”,寻找水源之路,有一种公路片的感觉。画面中出现的一个是向观众开来的卡车,正面出镜,一个是一步步远离观众的裕固族成年男子,也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背影出镜。这不禁让人想到现代工业文明的紧逼与传统游牧、农耕文明的消逝,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演开篇便已谋下布局。 另一个是弟弟在教室走神时幻想出来的画面。 画面中,小主人的爸爸和妈妈穿着他们裕固人自己的盛装,坐在气球盒子上,气球载着爸爸妈妈飘啊飘,当然,不仅仅是爸爸妈妈两个人,还有他们精心养育的小羊羔,气球之下是他们家的牧场。这应该是弟弟最大的梦想吧,一家人在自己的牧场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这种和谐更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气球盒子)与传统游牧、农耕文明(羊羔、民族服装)的和谐。然而,这只是弟弟的幻想,幻想终究不是现实,幻想就像那气球,在现实的风暴之下,总有“砰”的一声爆炸的时候。现实给传统裕固人的打击,比“砰”的一声来的更猛、更狠。 敢问家在何处,我们不希望是远方,我们希望是此处。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警告:请不要相信文档内的广告信息,例如加某某微信或者QQ或者某宝店铺,避免上当或者重复购买。本站免费提供的是全网资源!!!(视频加载失败是由于存储防盗链导致的并不影响下载,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