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空间》解说文案_《极乐空间》:阶级的对立,小人物的悲歌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剧情/科幻电影《极乐空间》,于2013年上映,由尼尔·布洛姆坎普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编剧,影片讲述了2154年,世界上有两种人类存在:非常富有的人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余下的穷人则在破败荒废的地球上苟延残喘。地球上的人们极度渴望逃离这个充满犯罪和贫穷的土地。麦克斯,一个因病急需去极乐空间的普通人成为救星……。
本片从超前点映至今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可口碑风评不仅没有预期中出色,相反“太让人失望”,“这是《第九区》导演的作品吗?”的评价不绝于耳。可看完之后,笔者不禁发出疑问,它有那么差吗?!什么才是好的科幻电影?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如《最后决战》天下白鱼的奇思妙想;《银翼杀手》对末世的构建,对人性的刻画及升华;《超时空接触》、《人工智能》对亲情及爱的渴望的触底;《机器人总动员》里美好得“让人发指”的爱情与满满的正能量;《星球大战》里激烈却不仅仅止步于激烈的战斗;当然,也包括《第九区》借科幻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虽然《极乐空间》在很多方面不及《第九区》,但这部电影并不是歪瓜裂枣,也不是烤糊的蛋糕,它固然延续的不是“第九区”的思考,但毫无疑问是“第九区式”的思考。可是,面对这样的思考,《小时代》上映时那些疯狂批评其价值观腐朽没落,三观不正的观众及影评人不见了。他们批评《极乐空间》:打斗不够精彩;场面不够宏达;人物刻画不够鲜明,动机不够强烈;整部电影格局缩小;我的上帝,竟然还有说其在为总统“威尔·史密斯”(详见黑衣人)的医改背书……尽管,本着“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原则,这都无可厚非。可是,我们总不能一直陶醉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中难以自拔,不是吗?我们也该跳出怪圈,站在一个高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谈谈电影背后思想,也聊聊电影反映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不是吗?《极乐空间》在用科幻题材去阐述一个具有普世价值、世界意义的问题——阶级对立;阶级之间不可调和,“非暴力不合作”的不合时宜;社会底层的宿命。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与美国,美洲,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未来命运的写照。阶级对立:故事格局变小,思想却未干瘪电影的发生背景由《第九区》的“南非”,变成了未来的“泛美国”;由对种族主义、种族隔离、排外主义的控诉,变成了同一国度、不同阶级的人之间的对立,故事格局变小,但思想并未因此而干瘪。生存环境阶级的本质?——钱。资产阶级占有者大量的财富与资源,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极乐空间生活,贫民们只能遥望他们的存在。那里没有疾病,没有悲伤,没有痛苦;而地球则是贫瘠,疾病无法救治,生活在混乱与恐惧中,受着机器人的管理与操控。人命如此轻贱,甚至不如一堆废铜烂铁。如果有一天,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随着科技发展,找到了适宜生存的外在空间,没有谁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抵达那里。而我更相信,先去那里的人,绝对是那些“精英”,那些“能为祖国做更多贡献的人”。而你我,都是麦克斯Max(马特·达蒙饰),运气不好还会成为那些等待救治的人。阶级特权钱的作用?——权富人用一切力量维护着自己的世界,擅闯者死无葬身之地。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后人配住在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而地球上的人像垃圾一样,只配苟活于废墟之上——他们的死亡,他们的痛,他们的苦,与极乐世界毫不相关。而在这种条件下,那些为极乐世界服务的人也都残忍不已,他们空有一张人皮,穿着铠甲战衣,却无比冷漠,蛮横起来比野兽更加残暴。我们命运偏偏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有时我们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做不成的事,别人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但反之,机会也可能被更有权的人抢走,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样的事还少吗?阶级矛盾矛盾本质?——生存炎黄子孙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并不像法国尤其是巴黎人民那样喜欢揭竿而起,在中国老百姓的潜意识里,只要有碗粥喝就一切好商量。但是,一旦威胁到生命——反正也是一死,就不如豁出去,说不定能有条活路。从中国古代的陈胜吴广到未来太洋彼岸的Max(马特·达蒙饰)都是一样,人类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无法束手就擒。而在这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无疑是资产阶级的冷酷冷漠。如果Max受了严重辐射后,老板不是那么不闻不问,Max也许便不会有那么大的仇恨,可是这个大老板竟然连装样子都懒得装。这情节看似不可理喻,仔细想想,却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君不见抗战老兵无钱医治被停药,君不见央视楼下举牌老太无人怜。人物设置:不是英雄的壮歌,是小人物的悲剧他没用钢铁侠的铠甲,没有蜘蛛侠的天赋,没有蝙蝠侠的科技,他有的只是勉强支持骨骼运转的“废铜烂铁”和受了严重辐射正不断衰竭的内脏。这不是一个伟大英雄为人民牺牲的壮丽事迹,这只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被轻视的小人物奋起反击后牺牲的悲剧。被侮辱的从一出场,他就不断遭遇身心的侮辱。因为之前有过前科,被机器人打倒在地,不仅伤了手腕,而且没有任何错误的他,假释期无端被延长。而机器人警官与Max的对话,又再次让人大动肝火。即便是去医院的时候,一个青梅竹马重逢的桥段,如真有意塑造成英雄,此时的他即便不是英俊潇洒也必定是谈笑风生,引得女主喜笑颜开,脸颊绯红。可是,女主角的表情明明在说:请你离我远点儿。接着回到工厂,工头竟然要把他辞掉。身体受伤,精神摧残,情场失意,工作失调,还可以再倒霉一点儿吗?被损害的可即便忍受再多的苦,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自小生活在地球这个废墟上的他大抵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直到他被关进那扇生与死界限的门口。可当生命受到威胁,他从被“侮辱的”进阶到“被损害的”,成了资本主义累积金山银海的祭品。被牺牲的活下去,这是他唯一的愿望。但没有钱,没有装备,没有后备力量,仅靠强大的意志力,之前身体残余的底子,一个瘸腿的兄弟加几个三脚猫功夫的手下,要怎样和极乐空间的超强武器装备对抗?又怎样对付那个堪称恶之化身精神错乱的大叔?无疑是死路一条。而白血病小女孩儿的出现,也让他的使命由要自己活着变成了让那对母女活着,无疑让这场牺牲更顺其自然。可是,这种付出并没有改变这场战斗的性质,因为他从没有呼喊“为地球人民奋斗”的口号,他在乎的只是他那个“永远的朋友”和她的女儿。人物升华尽管最后,Max死前,看了那个地球图片的挂件,但我相信让他甘心牺牲的仍是那对母女,他最后说,他懂得了那个河马的做法。起先我没有注意到这点,只觉得是内容上的呼应,可是边写这篇文章,突然意识到,这个桥段反应的是完全的不同层面。想要一个朋友。这个如此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却成了他献出生命的理由,他的内心是有多么的寂寞,他的灵魂又该是怎样的寂寥?极乐空间夺走地球的并不仅仅是健康,财富,生命,能源,最不可原谅的是,他夺走了人的灵魂。会有多少人像Max一样,精神极度寂寞?资产阶级在夺走无产阶级金钱的时候,更夺走了他们灵魂发展的机会。被愚弄而不自知,被欺骗也无从知晓,除非固守心灵的净土,不然就会被侵蚀,像个玩偶。他的牺牲,帮助程序重启,地球人都成了急了空间的合法公民。这看似是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但是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伟大的,充满对未来美好期待的“意淫”——正因为现实中无法实现,才要在电影中表达。可是别忘了,这场“胜利”不是光鲜亮丽无死角的,而是用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这终究是个悲剧。影像风格:晃动太强,不断被撞到地上影片的摄影风格继续延续上一部作品,斯坦尼康手持摄影,场景布局散发着毁灭气息的“脏乱差”,服装造型各种混搭,影调风格——这些无一不透漏出不安的情绪,悲剧的命运。镜头的晃动一度让晕车症候群的我头昏脑涨,但作为导演的一种叙事风格与方法,笔者表示认同,并希望他能继续坚持。人物表演:人人都爱达蒙哥!朱迪·福斯特肿么了……马特·达蒙(麦克斯Max),在这部电影里最光芒闪耀的角色,最入戏的角色,一切都那么投入,那么恰到好处,那么无可挑剔。沙尔托·科普雷(饰克鲁格Kruger),他的表演乍一看和科幻电影的风格很不相配,但是坚持看完,反而觉得他给这部电影增添别样的味道,更激烈,更残酷,更带劲儿,总觉得这个角色很适合《阿拉伯的劳伦斯》。但是,一些实话不得不说,朱迪·福斯特(饰德拉库特Delacourt),在本片中有失以往的水准,尽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至于很差,开头喝咖啡转动杯子的小细节很出彩,但整体表现让人脱戏。尤其死去的时候的表演着实差强人意。说不好不是目的,虽然你看不到,但是真心希望下次你的表演能让我再次惊艳。总结: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电影。所谓的格局的大和小,并不应成为评判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而因为没有满足期待降低分数固然可以理解,但笔者不认为这是一个公正客观而理性的态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伟大的,难道扫好一条马路就不伟大吗?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事业伟大,但起早贪黑清晨在地铁口卖粥买小笼包的叔叔阿姨就不伟大吗?为祖国母亲做贡献伟大,难道以照顾好自己母亲为目标的人就是卑微的吗?笔者并不觉得反映阶级对立比种族矛盾低端,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仍要说,这个很不完美的电影打动了我。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警告:请不要相信文档内的广告信息,例如加某某微信或者QQ或者某宝店铺,避免上当或者重复购买。本站免费提供的是全网资源!!!(视频加载失败是由于存储防盗链导致的并不影响下载,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