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飞车》解说文案_【拉片室】《极品飞车》,极速之美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 印度| 英国| 法国| 菲律宾动作/犯罪/惊悚电影《极品飞车》,于2014年上映,由斯科特·沃夫导演,乔治·贾丁斯 约翰·贾丁斯编剧,影片讲述了托比·马歇尔在一次地下赛车时遭陷害入狱,好友也在事故中丧生。出狱后,托比决定报仇雪恨,惟一能达成此目标的机会就是参加一项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地下赛车。等待他的是一系列令人心跳加速的飞车考验。。
我们是一个即将灭绝的族群。 我们追求速度,我们崇尚马力,我们对性能,线条和机械感欲罢不能。我们就快要失去栖息之地,我们不敢在别人面前提起凸轮轴,曲柄连杆和双a臂悬挂。我们害怕对V8引擎的声浪和烧胎的味道无法自拔。在这个混合动力至上的年代,我们只是不合群的异端分子。 但是,我们还有希望。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那里只在乎速度,抓地力,换挡,和快乐。它就在这里,等待你去探索。——jeremy clarkson《Forza Motorsport 4》  我们对《极品飞车》是有情结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无视了影评人对这部电影放狗屁 在很多男孩子心中,《极品飞车》系列都是童年无法磨灭的记忆。直到现在,《极2》的背景音乐还能在我脑中响起。经历了最初的单纯赛车,到加入警匪元素的《热力追踪》,画面有了历史性跨越的《保时捷之旅》,一直发展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最高通缉》,山路漂移《生死卡本谷》,maggie Q“主演”的《无间风云》引入电影元素,《变速》达到模拟器高度,到最成熟的一部《热力追踪3》。极品飞车系列如今已走过20个年头,它不仅占据了我们对RAC游戏的记忆,更记录了这20年科技的发展。 如今,《极品飞车》已经不再像第一部的初衷那样纯粹,过多地娱乐化处理让真正的车迷感到恶心,于是人们转移到《GT赛车》,《尘埃》和《极限竞速》等拟真类赛车游戏中。《极品》也成为了不懂车的人才玩的傻瓜游戏。 今天,电影版来了,它唤回了那些已经放弃极品系列的玩家,人长大了总要回家看看。 致敬 开拍前,好事者总把它与《速度与激情》比较。说实话,翻拍电影版怎么看都是个坏主意,在游戏和电影两个领域,《极品》与《速激》各自独占,《速激》的游戏版是个百分百的灾难,《极品》的电影版就看起来命运堪忧。然而令人感动惊喜的是,感谢我们的导演斯科特·沃夫的精明定位——不用CG,一切实拍,可以说此话一出,整部电影未映,就已经成功了。 真人特技是好莱坞的一块金子招牌,甚至有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剧组显然对CGI无爱,而全部采用真车实拍,凭这一点就能把《速激》落下一大截。同时也证明在之前的《亡命驾驶》并没有那么好,同样是实打实的特技表演,小粉的谢尔比野马直接让高司令吃尾烟。 导演也是个电影迷,影片对80年代飞车电影的致敬与风格的回归让人感动。片中第一个赤裸裸的致敬就是《警网铁金刚》,在开场的露天影院放映就是史蒂夫麦昆在旧金山飙车的片段,敬仰之心诚意十足;第二个致敬是伯特雷诺兹主演的《警察与卡车强盗》Smokey and the Bandit ,即是三人飚柯尼塞格时路上的那辆明晃晃的旁蒂克火鸟;第三个致敬就更明显了,迈克尔基顿饰演的角色直接复制《粉身碎骨》中的盲眼电台DJ;在主角摆脱警察的段落中,小粉把铁链拴在警车的轮轴上,这一段落则来自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导演为《极品》注入了无数经典飞车电影的基因,继承了正宗的血统。这点与同样尊重传统的昆汀惺惺相惜,几年前他炮制出那部《死亡证据》致敬无数经典,想必这部《极品飞车》也会进入痞子昆的年度榜单吧。 情怀 是谁说《极品飞车》的剧情弱了?在我看来简直优秀,影片的基本情节来自《极品16:亡命天涯》,这个看似情节简单的剧本,实则十分聪明,在情节的推动下,几场车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赛车类型:开场的大马力肌肉车,以直线加速为主,没有200以上的极速却声浪轰天;野马在赛道上测速则是《变速》中的速度赛;之后的三辆超跑互飚是所有18款游戏中典型的场景;穿越美国的段落,是游戏中的热力追踪赛,玩家驾驶赛车被身后无数警车围追堵截,同时展现美国的景色;最后的高潮戏,则完美的复制了《极品14》的hot pursuit模式,还原了游戏的精髓。故事发展短平快,毫不拖泥带水。每一分钟都将观众牢牢地吸引住,作为新科导演,斯科特·沃夫的叙事方式值得国内娱乐片导演学习。 如果说这就是我们所能期待的一切了,影片又给了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首先是演员的选择,作为毒师粉的我加倍了对影片的期待,又惊喜的发现了卡司中的另一亮点:伊莫珍·波茨,这英国妹子真心太可爱。对于一部20年没有人类主角出现的游戏来说,电影在人物这一短板上的表现功大于过,甚至可以说让人印象深刻。 有了好音乐,无论多烂的电影也会变好。除了Nathan Furst雄浑的配乐之外,几首歌曲出现的恰到好处,毕竟音乐一直是极品飞车的特色。片中最令人神迷的就是Jamie N Commons翻唱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不过个人不太喜欢林肯公园,让影片变得太“变形金刚”了。 《极品》电影版的神奇之处是,一个由全世界最主流的游戏改编的电影居然处处透着文艺范。这是部有情怀的电影,导演的确将一个简单的想法挖掘到了一个深度,让冰冷的驾驶机器有了微妙的情感。 对于一部赛车电影,你不能得到更多了。片中小粉的小弟,听到谢尔比野马的引擎声后,兴奋的在办公楼脱光了衣服,远离了自己枯燥的生活,这不就是导演对游戏的最好诠释吗? 车子们 1 所有人无法忍受的槽点:p1的尾翼升不起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硬伤吧,还有,第六元素的车窗是不可升降的,而且为了减重,兰博在第六元素上用的不是玻璃,而是类似于透明纸般的材质。另外,理论上主角的英雄车的车标应该是蛇而不是马。 2 片中没有出现日系车,一般来说日本车在极品系列出现率还是很高的。 3 法拉利从极品4之后就停止了两者的合作关系,原因是高傲的法拉利不想看到“自己的车在游戏里撞来撞去。”不过在最新的极品18中,法拉利回来了!电影中则依旧没有法拉利的身影,但又处处向其致敬,因为反派的名字是Dino,这是法拉利的经典车型。 4 在影院的中文翻译中,dino说toby的那台福特GT改装的很好,其实福特GT和toby驾驶的福特gran torino根本不是一个车型。 5 卡罗尔·谢尔比是德州的一个养鸡场主,同时,他也是个赛车手。有一天,他打电话给一个叫AC的英国小公司打电话,说可以给他们生产的汽车配备一个福特引擎。他又给福特打电话,说可以给他们的引擎找一款便宜的车型。于是,在他的牵线(或者说“空手套白狼”)下,美丽的AC cobra诞生了。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很快谢尔比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专门生产福特车的运动版本,直到2012年,他去世。不过在死前,他留给了人们一个最后的记忆,新款野马GT500。 6 亚伦·保尔在片中驾驶谢尔比野马,生活中的他也是谢尔比爱好者,《绝命毒师》出名之后他买了一台谢尔比眼镜蛇。他很喜欢开着它去海边兜圈,然后用巨大的引擎声弄响其他车的报警器。 7 片中改装版野马将被拍卖,而在极品18中,你也能玩到和电影中一样的爆改野马。在最新的DLC包中,补充了在电影中出现的兰博基尼第六元素,GTA spano和柯尼塞格。 8 不要问为什么编剧不安排野马去参加最后的比赛了,它和那些超跑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野马很拉风,但是根本跑不快。 9 福特最无耻的一个植入广告,将要上市的新野马。 总结一句,这是将要成为经典的飞车电影,将与它的前辈们共载史册,是一部对得起观众的电影,是电影特技的业界良心,更是能与车迷们产生共振,在贴吧刷屏的话题之作。超越速激?它已经做到了。把游戏改编电影的决定的确很蠢,但电影版好就好在完美的完成了这个“命题作文”。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