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解说文案_萧红的《黄金时代》贯穿一生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 中国香港传记/剧情/爱情电影《黄金时代》,于2014年上映,由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萧红的《黄金时代》贯穿一生 参加了时光网组织的点映活动,时长近3小时的电影,我竟未离座一秒。废话不说了,以下文章中,谈及电影的少一些,谈及文学的多一些,因为,说这部电影,是躲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一段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Era(2014)从鲁迅说起我们这一代人,和文化、文艺、文学稍微沾点边甚至以此为业的一代人,对于鲁迅是有情怀的。这情怀始自那些需要“背诵全文”的入选教科书的文章,高潮是在自由主义思潮渐入没落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终于“把鲁迅赶出课本”的一场运动。我对鲁迅的情怀,其实始自父亲。他书房内那幅与真人几乎同比的先生画像,是我对鲁迅最深刻的记忆。其实我是没有特别系统地读过先生作品的,所知也就是大众文学共知的那些骂人骂到笔抽筋、字里行间却不见一个人体生殖器官名词或性类动词的名篇。但我还是爱鲁迅,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活在当下委屈压抑无从释放的文字情怀。就像那张《黄金时代》海报的slogan:想骂谁,就骂谁。这个鲁迅像不像?点映结束后,制片方把萧红、萧军、骆宾基的后人请上台和观众交流。几位后人对影片赞不绝口,其中也包括对王志文诠释的鲁迅,但还是提出了一点意见:“就是有点胖”。其实,3个小时的电影,我居然毫无尿点,从未起身,坐足180分钟,然后又听了半个小时的制片方交流。我总是想不出,以前有没有过这样久长的坐史。不说尿点了,只说泪点。影片大约在100分钟后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导演设计出的顺其自然的高潮和泪点,包括萧红和萧军第一次分手时萧军拿着四个梨子在火车台送别,萧红在香港重病入院后的几次折腾。但是,我的泪点一向异于常人。看到鲁迅和二萧坐在咖啡馆里谈论文学和时局时,我竟然有了泪点。事后想想,我真是不该在这时落泪,因为那样的话,之后先生墓碑前海婴刻字时我就真的哭不出来了。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情怀吧。先生说起时局,语气平缓、平淡、平和、平静、平如镜湖,却字字犀利入骨,说起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墙头草两面派什么的,脸上是带着鄙视的。我想萧红听着时,是不太懂的,因为她根本不关心政治。但她又是懂的,因为她应该明白文字如药,或毒或医。我想,就是在那样一种触发下,王志文诠释的鲁迅如此逼真。先生教诲的每一个字,你便听了罢,所有情怀,都在里面了。这一段,编剧写的好,演员演的好,导演在时间上给的足,在我看来,有鲁迅的年代,真真是个黄金时代。萧红的黄金时代到底在哪儿?虽然萧红东渡日本时,在写给萧军的信中,把这段衣食无忧的日子称为自己的(笼子里的)“黄金时代”,但在她悲苦动荡漂泊传奇短暂的一生中,真正的黄金时代,是与先生共处的那一段日子。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过鲁迅,因为我们没有和他同时代的体验,但鲁迅的作品之所以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甚至在某些时刻激励着我们,最重要的不是他骂了谁,横眉冷对着谁,笔下塑造了谁,而是深藏于他那些文字背后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世罕见,甚至绝种。还有一种理解,萧红的黄金时代是在抗战中的西安。这有些牵强,但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那是她和萧军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日子,那是她短暂一生中和丁玲的唯一交集,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安逸。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的话,丁玲和萧红,应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坛最璀璨的女性。突然想起个题外话,点映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有位女观众向制片方提问时,竟然问了个和这电影不沾边的文体:“你们准备何时筹备拍一下张爱玲?”呵呵,真是个文艺女青年啊。在萧红短暂而充满苦难的一生中,与其平行其时的张爱玲在做些什么呢?黄金时代的定义是什么?萧红的黄金时代到底有多长,在哪个阶段?这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这部电影最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一个有关黄金时代的命题。点映结束后,我向制片方提了一个问题:“这个片名是一开始就想到的吗?还是后来改的?”制片方说了最初的片名,很长的一个名字,当时我没记住,但听上去很雷人,回来百度才知道,叫《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这个长长的名字,瞬间让萧红和影片整体的格调low了几层楼。其实,黄金时代是个很好的命题,可什么才是黄金时代呢?说到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华文经典小说《黄金时代》。王小波先生的这部作品以文革为背景,以性为轴心和框架,描述了一些压抑环境下的试图释放与解脱的人物。之于人,所有最最珍惜、罕见的,就是自由。之于自由,所有最最珍惜、渴望的,就是爱情。电影《黄金时代》的汤唯版海报的slogan是这样写的: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如果可以这样活,那么,贫穷疾苦愤怒动荡漂泊,以及短暂的时光,都一定是那黄金上最璀璨的闪耀。恰恰,自由,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探索自由的情怀,正是我们身处的这个经济高速发展、文明高度进步的伟大时代中,最最稀缺的。没有了对爱的执着和对自由的探索精神,手里拿着的黄金,是买不到一支烟的。谢谢观赏,再见。 ps/这电影里抽烟的场景真多,看完后,戒烟好久的我,都有了去买包烟的冲动,还好,被更加汹涌的食欲淹没了。ps2/汤唯真好看,脱俗的那种。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