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解说文案_《黄金花》:此中况味,难与外人道也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香港剧情电影《黄金花》,于2018年上映,由陈大利导演,陈大利编剧,影片讲述了黄金花,街坊邻居称之为黄师奶,视家庭重于一切,与老公 合力照顾患有自闭症儿子 20 年,岂料老公爱上狐狸精丹凤眼 ,辛苦维繫的家庭瞬间变得零散,不知所措的黄金花更因而萌起杀死小三的复仇计划!一众师奶们无意中揭破她的密谋,从慌张慢慢变成支持。正当黄金花逐步迈向目标之际,她赫然醒悟:成为真正不再失败的女人,原来还有更好的出路……。
香港新晋电影人陈大利编剧、导演的《黄金花》,继承了近年来香港非类型商业片的典型特征,取材于真实事件加以改编,本片关注的是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的扰动。所谓黄金花,正是很接地气的女主的名字,陈大利把她的境遇和香港做出了一种折射,残酷的现实、人间的冷暖,尤其是对于儿子的眷恋,故事的张力从此展开。《黄金花》令饰演师奶的毛舜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也让饰演自闭症儿童的凌文龙获得最佳新演员荣誉,可以说是借助于特别的社会题材,以许鞍华特征的叙事方式,更加犀利的呈现了香港在地的某种现实和无奈,在平平淡淡中的悲欢离合,家人的日常和意外,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其走向是向前还是退后,无论如何做,《黄金花》都是残酷的底层叙事,电影一再用鱼缸里的金鱼来象征这家人的命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好事”,是黄金花说过的一句台词,这意味着社会再发达、福利再充分也难以替代家庭作为第一责任人,龙仔这样的自闭症儿童(路人也许直接以为他是弱智)是难以独立生存的,即使他最终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干涉了母亲黄金花的犯罪意图。黄金花人到中年,不仅要面对吕良伟饰演的丈夫出轨,还要面对假如丈夫离婚失去经济来源怎么办的难题,更难在于龙仔自闭加智障的青年生活,人前可以做到独立自强,人后如何承担如此重担?儿子不时要自残、小三挑衅要上位,黄金花才是《黄金花》中最为弱势的那一位,她要直面的一切,此中况味,难于外人道也,而电影则是很妥当的艺术手法,将之一览无余的和盘托出,吸引观众的同情心是题中应有之意,推动社会关注边缘人群才是终极目标。自闭症儿童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1988年,表现自闭症患者的美国电影《雨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作剧本,这部巴里•莱文森导演,达斯丁•霍夫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雨人》,通过“不正常人”的视角嘲讽“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和秩序,幽默之外而发人深思。这是迄今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有关自闭症的电影,近年来中国观众熟悉的同题材的电影还有韩国出品的《马拉松》、澳大利亚粘土动画《玛丽和马克思》以及罗卓瑶导演的《如梦》。自闭症作为一种被医学所认可的病,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3岁前即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或表现为刻板行为、兴趣和活动异常,与生俱来、伴随终身。男女比例约为4比1,孤独症患者以常人无法感知的行为,在独自的世界里生活。虽然现代医学还无法将患者从自闭中彻底拉出来,但是可以减轻其症状、削减其痛苦。2010年,在薛晓路导演、文章与李连杰主演的《海洋天堂》里,塑造了比《黄金花》更加困窘的父子关系,李连杰饰演的单亲爸爸甚至罹患肝癌晚期,“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他来说是黑洞般的题目,整部电影里都是舔犊情深的父亲试图教会儿子一般的生活能力,孟子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类孩子(即使已经成年)的人生路终身都难以充分和平衡。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黄金花》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的成绩,自然是有助于观众和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关注。法国哲学家福柯说医生对于病人的凝视本身就是一种抚慰,自闭症患者也需要某种积极但不干扰的交流。根据福柯的观点,“病”是被规定出来的,所谓的狂人、病人是被大多数人用知识的权利圈出去的,一旦被确定为异类,就可以指定病人的“常态”,于是病人被无限孤立,更加重他们的病症,恶性循环之后,病人绝大多数无法回归正常社交活动,孤独症更是如此,他们本来就无比脆弱,再加上他人不友善或者怜悯的目光与言行,如孤舟般在海洋之中任雨打风吹去越漂越远。难点就在于社会、大众和路人如何在不影响特定对象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帮助,这就是现实题材电影的关怀所在。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