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解说文案_那个属于文艺女青年的黄金时代!

作者:吾爱影人

中国| 中国香港传记/剧情/爱情电影《黄金时代》,于2014年上映,由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第一次提前观影,第一次在影院看了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片子,第一次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观影,也是第一次看完一部中国电影,内心有了百感交集的感受!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宽松和包容的年代。   萧红就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盛开出的一朵娇美的花儿,虽然她的生命宛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   在那个年代里,生活在大地主家庭的萧红勇敢地为了反对封建婚姻而逃婚,虽然逃婚的结果并不美好:未婚先孕的萧红被恋人抛弃,被困旅馆。  向报馆求救的萧红又与文艺男青年萧军相爱。  纵观萧红的情史,这个奇女子总是怀着上一个男人的孩子,与下一个男人相爱。  也许,每一个文艺女青年都一样,他们是一群无爱不欢的人。虽然爱情最后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伤害:就像在影片中那个烟不离嘴的萧红,到最后,她终于死于肺上的疾病。  也许,不管在哪个年代,身为文艺女青年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  都说文艺女青年的结局:孤寡,拉拉,出家,后妈。这话很毒啊,不过倒也的确有些道理,每一个仿佛都有案例可证。  出家,比如台湾美女加才女胡因梦,自从和李敖离婚后,也渐渐淡出娱乐圈,开始执着文字,渐渐开始身心灵的修行,这修行算是半个出家吧。  后妈,安妮宝贝,在写了数十本悲伤绝望的书之后,终于结束自己大龄剩女的头衔光荣嫁人了,虽然是当后妈,但是她却非常知足地表示“得夫如此万事足”。    还记得前不久看过一篇攻击文艺女青年的文章,文章很长,但句句直戳文艺女青年的要害,最后那个作者劝告天下所有想好好过日子的广大年青年们远离文青,真爱生命!  我不知道那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受过文艺女青年的伤害,但从影片中萧红身边围绕的众多或帅气或有才的男青年可以看出,其实,文艺女青年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哥魅力,是无人能比的。  就算这样,身处那样一个黄金时代的萧红,她的你命运依旧也是悲惨的:因为反对封建婚姻,勇敢逃婚,惨遭男友抛弃,身怀六甲被困旅馆,然后怀着上一个男人的孩子与萧军相爱,经历了萧军的背叛,带着肚子里怀着萧军的孩子和第三个男人举行了婚礼……   还记得那篇讨论文艺女青年最终结果的文章中,作者最后说,文艺女青年也并非都无药可救,他们可以找一个文艺男青年,来以毒攻毒……  这让我想到了影片中的那个文艺男青年:萧军,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和萧红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娶一个女人,生一堆孩子的平淡生活……  也许,人生就是这么的残酷,每一个想要不按照世俗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孩子,到最后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也许萧红开始没有反对封建婚姻,就那么浑浑噩噩的结婚,浑浑噩噩的生子,浑浑噩噩的活着,不去思考,不去斗争,也许她也是一个能安详地活到90岁的老太太。  但是萧红没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很庆幸,在那个特殊的动荡的年代,萧红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从而得到了生命的升华!       影片以文艺女青年萧红短暂的一生为主线,那个年代各种各样的文艺青年纷纷粉末登场:他们或小资或革命,但毫无例外地都是充满激情的文艺青年。  导演用最简单的平叙直述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在电影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是一个讲述者,通过萧红众多好友的讲述,把萧红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串联起来。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影人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看完影片,感触颇多,不禁想问: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在哪里?!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