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解说文案_《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终是一场自由幻梦

作者:吾爱影人

德国| 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于2015年上映,由弗朗西斯·劳伦斯导演,DannyStrong 彼得·克莱格 编剧,影片讲述了施惠国现在爆发了全面战争,凯特尼斯·伊夫狄恩将在最后关头对峙斯诺总统。在盖尔、芬尼克和皮塔等好友的陪伴下,凯特尼斯和十三区的小队一起为了解放施惠国的人民而冒险抗争,并且策划暗杀越来越执迷于杀死她的斯诺总统。凯特尼斯将面对致命陷阱、劲敌和道义上的选择,而这些挑战都不曾出现在饥饿游戏的竞技场中。。
从系列第一部开始,就有无数的人将其与《大逃杀》作比较,然后得出一个草率的结论并进行一通口诛笔伐的批判。要我说,如果不是故意挑事儿恶意抹黑《饥饿游戏》,那就是智商真的很有问题。实际上,哪怕说《饥饿游戏》是美版《小时代》都好过说饥饿游戏是美版《大逃杀》。饥饿游戏虽然形式上和大逃杀极其相似,都是一场以人性为代价的残酷生存游戏,然而,大逃杀落脚于游戏中,着重表现求生本能导致人性扭曲;而饥饿游戏则是游戏之外的社会与政治矛盾。这个系列是一种美式文化的产物,就如同小时代是典型的中国社会文化产物一般,有着很深的文化烙印,一旦脱离本土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地观察与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动机和心理。青少年永远是世界未来的主体,很早以前影视、文学、漫画作品就开始以青少年为主角进行创作,到了现在更是形成热潮。比如《星球大战》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角的科幻史诗系列,《安德的游戏》也是后黄金时代著名的青少年主角科幻小时同时也改编成了非常好看的科幻电影,不得不提青少年作品《哈利波特》在小说和电影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才会有《饥饿游戏》、《暮光之城》、《移动迷宫》、《分歧者》等等无数的跟随者,尤其是青年英雄与青年政治,更是近些年电影的热门题材。笔者觉得,与其让青少年们天天幻想一些纸醉金迷、穷奢极欲,还不如让他们憧憬一下英雄主义,想象自己会在政治中发挥怎样的力量,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三观的形成、对于自由民主的诉求都会有十足的好处。从最近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也能看到一些学生们的政治力量,他们敢于站出来反对抗议学校不合理的规则,搞一些小小的起义,无怪乎学生总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笔者不知道哪部电影是分上下集的鼻祖,《哈利波特7》分出的上下集却是非常成功的,上集突出个人逃亡与冒险,节奏紧凑,氛围压抑;而下集则表现战争前的准备和一场旷世大战,场面宏大。然而即使《哈利波特》分出上下集,却也没有把剧情和场面进行上下分离,下集仍然进行了不小的剧情推动,最后才到达决战的高潮。不知道那些只晓得看场面,不关心剧情推进的人是什么居心。《饥饿游戏3》虽然上集剧情确实沉闷拖沓,但是如果下集没有剧情推动,空有场面,那也会是糟糕透顶的。场面是为剧情服务,剧情是令场面有血有肉的保障,笔者完全无法理解剧情党和场面控的对立是怎么产生的,这二者根本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是,对于饥饿游戏3这个个例来说,笔者还是觉得,把上下集合并成一部然后压缩到两个半到三小时之间的时间,就比较合理,剧情也会紧凑一些。从场面来说,本片也没有多少大场面,反叛军和国会军的冲突只存在于背景中,没有正面表现,电影的动作戏全集中在凯尼斯带领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实施的暗杀总统的行动。这一部分情节会让人觉得和《移动迷宫2》类似,也就是闯迷宫、过陷阱,还少不了“丧尸”。但是本片中还真不是僵尸,只是一种变种生物,不过很像《移动迷宫2》那种运动力和战斗力惊人的丧尸,但不具有传播疫病的功效,却依旧是古典恐怖法的一惊一乍,吓得笔者菊花一紧。真是搞不懂为什么现在的反乌托邦作品都热衷于打造这种“丧尸”怪物,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主角们制造一点挑战,同时给观众们一点刺激。上一集侧重展现反叛军总统科因的政治手腕,影片中13区首次亮相,但是至少笔者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对科因留下什么好印象,她和国会区总统斯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上集中反叛军是主体,影片并没有撕破她的脸皮。很多人吐槽说饥饿游戏3上拍了一整集的宣传片,其实到了下集,宣传片的拍摄仍然没有停止。为什么这些人热衷于拍摄宣传片呢,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是煽动、蒙骗、洗脑愚昧百姓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谁的嘴皮子最厉害再辅以一点点实际行动的甜头,人民百姓就会跟着谁走,我国的革命和起义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么。关于13区有一个很有趣的服装细节,大家可能都会觉得他们穿着的正装是不是很像中国的中山装,这也许是在把13区的革命和中国的革命做类比。本片一开场,就把8区黑人领袖摆到了台前,并大肆表现她的民主政治形象,和科因的铁腕形象截然不同,笔者一下就猜到了她必然会在结尾发难。因此,这一部系列收官作的剧情总结起来,就是一场隐藏在革命之下的革命,反叛之中的又一场反叛。笔者真的毫不意外最后处刑时,凯尼斯非但没射死斯诺,反而把高台上一副中山装法西斯形象的科因一箭处死,她站在贡品广场高台上的样子配上周围挂满的大条幅,很有纳粹风范。这似乎在说,革命需要法西斯手腕,而治国则要回归民主。也许系列前三部都在大力表现国会区是如何腐朽堕落鱼肉百姓,还创造了饥饿游戏这种毫无人性的玩物。但是到了本集,我们看到的,只有屠杀国会区百姓的反叛军,反而是斯诺总统,却愈发的爱护子民。科因用饥饿游戏的方式来处死国会区高官与其子女,这与斯诺何异。但是,即使是一脸民主相的第八区领袖,却也纵容反叛军们对国会区的战败者们胡作非为,她仅仅是最后跳出来指责并推翻科因,然后呼唤一下民主政治,最后却是在安排好的【众望所归】中登基大位。自由,终是一场幻梦。(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史歌 2015年11月23日午时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