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解说文案_《机械姬》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博弈

作者:吾爱影人

英国剧情/悬疑/科幻电影《机械姬》,于2015年上映,由亚力克斯·嘉兰导演,亚力克斯·嘉兰编剧,影片讲述了片中,伊萨克饰演一名神秘的亿万富翁,格里森饰演他公司的一名程序员,后者由于赢得公司一项幸运大奖而被邀请到老板的别墅共度周末。这栋别墅隐匿于林间,它其实是一座高科技的研究所。在那里,格里森被介绍给名为“艾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原来他被邀请到这里的真正目的是进行针对伊娃的“图灵测试”(注:一项由图灵提出的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的著名实验)……。
“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人造大脑变为现实。”——尼古拉·特斯拉,1896,交流电发明人当人们看到太多相同的时候,也许我们很无知;当人们看到太多不同的时候,也许我们视野不够大;当人们同时看到不同和相同的时候,也许这恰是我们的智慧原点。物质是静止的能量,能量是运动的物质,生命是连接物质与能量的桥梁;智慧是生命的形态,智能是智慧的简化,计算是智慧的元素,当人与机器以计算作为交集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生命是相通的。奇点临近,赫赫有名的雷·库兹韦尔预测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的智能。刚刚过去的人机围棋大战,alphago4比1战胜李世乭,关于此的讨论霎时沸腾,众说纷纭,有的人表现得比较担忧,有的则泰然自若。不管怎样,无可否认的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探讨会成为21世纪人类最为关注的科技热点。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机械姬》力压《疯狂的麦克斯》夺下最佳视觉效果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导演嘉兰的处女作,能有如此成绩,值得称誉。在此之前,嘉兰则是一名出色的编剧。不仅因为拿了奥斯卡,电影前卫而富于科技感的海报,饶有趣味的影片名字都让我观看前确信这会是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而结果证明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围绕人工智能的电影不少,而其中关于artificialintelligence最纯粹,最偏于理论的应该就是这部了。凭借如今高超的摄影和特效,这部电影最终让观众眼前一亮。而108分钟的片长也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导演无疑对他的处女作品十分用心,从外景地的选择就可见一斑。影片的外景选择了挪威的JuvetLandscapeHotel。这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圣地。当直升机穿越世界最美的雪域,森林,峡湾,山谷而降落在蓊郁的草坪上,再配上淙淙的流水声,我们仿佛不由地跟随着多姆纳尔·格里森来到这俨然类画之地。大面积的玻璃墙和古朴典雅的木板墙有机地结合,阳光恰到好处地穿透进来,葱翠的密林,白雪覆盖的山峦,湛蓝的天空,不禁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部科幻片。终于在迦勒进入到房屋后,开始有了我们熟悉的科幻片的氛围——充满现代感和冲击力的室内布景。当然,再美妙的环境布局也是为了服务于导演所要讲的故事——一场关于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博弈。这部影片无论是角色的数量还是对白的设置都非常的精炼。两个人类,两个人工智能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需要注意的是蓝皮书公司的老板内森是长期一个人生活的,这非有超强的毅力所能做到。当然他有许多消遣,还可以工作,不同于鲁滨逊或者象棋的故事里的B博士。但是仍然,内森没有可以直接交流的人类对象。在这种状态要保持精神的清醒和自觉就需要十分合理的劳逸分配以及精神的集中和舒放,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内森有健身的习惯,喝酒包括性爱则是其释放压力的方式。这些都是让其保持自身作为人类的品性而不至于意识混乱。直入正题,所谓图灵测试,简言之就是测试者在不知道对象是人类还是机器的情况下与对方进行5分钟的问答,如果被测试方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该机器通过图灵测试。而影片里的测试已经超越了图灵测试,也就是测试者在知道测试对象为人工智能的情况下去判断其是否具有人类一般的智能。而结果是艾娃的变现甚至超出了迦勒的预期,她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她与迦勒的对答仿佛一场武林高手间的切磋较量——于无形间见高下,双方都小心翼翼地试探,害怕稍有破绽就会被对方抓住。艾娃甚至能模仿人类的情感,可以利用人类的情感进行欺骗来实现其目的。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计算机根据输入值设定一个目标点,而从实现目标的无数种方式里选择最优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计算机对其自己所做的反应是有预知性的。而以后的发展则是计算机也能够无意识地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像人类一样。就像影片里内森提到的杰克逊·波洛克的抽象画。当然影片里的艾娃是有目的性的,她甚至骗过了她的发明者内森,她的行动目的就是逃出去,所以她有意识地通过语言,表情去诱骗迦勒。再来说说里面的黑白房间思维实验。玛莉通过书籍精通颜色知识,但她从小到大只见过黑白两种颜色,所以当她走出黑白房间看到斑斓的外部世界,那些五颜六色并非是她用所学知识能理解的。这个实验以此区分人类和机器的区别。而影片最后艾娃逃出去后去感知阳光,景物的色彩,导演也是在暗示艾娃已经接近甚至已经拥有了人类的知觉。影片由此塑造了一个无比接近人类的人工智能——艾娃,她是有意识的一种载体,她有人类的阴暗心理,她对性有认识,对美也有认识(里面有她爱抚纱裙的细节,包括对她自己的装扮说明她有美学认识)而人类和人工智能最根本的区别也就是有没有自发的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意识。影片中还有一处耐心寻味的地方也就是影片的一个高潮迦勒在看了内森的实验以及他一直信以为真人的京子其实是一个机器人额时候,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个机器人,一个被测试的人工智能,所以他划破手臂,把自己弄得鲜血淋漓。这也是导演想要引导的一个问题——当人工智能足够发达的时候,人类会不会被其搅乱原本的意识,人类智能是否能够分辨自我。有些观察家质疑人类应用自身的思想去理解自身的思想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人类的大脑没有能力理解本身的智能,这也许只是命运中的一个意外。试想相对低能的长颈鹿,它的大脑远低于自我认知的智能水平,但其构造与人类大脑的构造却几乎完全相同。”尽管如此,我们已经能够成功地模拟出大脑的部分神经元和大量的神经组织,并且这种模拟的复杂程度在迅速增加。本书将详细地描述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人类大脑逆向工程方面取得的进展,也表明我们有能力理解、模拟,甚至拓展自身的智能。这便是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的一个方面:人类要达到无限高度的创造力存在一个临界阈值,我们的智能水平足以超越这个阈值,而且我们有相应的必要工具(如人类拇指),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宇宙。发达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不完美的,因为人类就是不完美的,所以不完美的人工智能才是完美的。情感和情绪是当下阶段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特质,是优势也是劣势。如果人工智能将来能够控制和利用人类的这些弱点,那或许情况真的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也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的故事,天才儿童弘树开发了自我成长的人工智能——诺亚方舟,而诺亚方舟以程序的形式入侵了某公司的一款虚拟现实游戏,诺亚方舟控制了游戏者的生死,让局面达到失控的状态。而这就是人类所需要避免的情况。人工智能现在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着,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博弈仍将一直延续。再来说说影片作为电影的特色,这部影片的音乐尤为重要,当画面的冲击力不够强以及情节铺展地较为缓慢时,音乐就起到了掌控和调度节奏的作用,所以里面的音乐时而舒缓,时而紧张。封闭的环境让观众感到压抑而沉郁,而当落地窗外明亮的光线照耀进来,观众又得以略微放松。总的来说导演的节奏控制很好,张弛有度。演员方面,奥斯卡·伊萨克不看演员表根本认不出来是星战里的帅哥飞行员啊;艾丽西亚·维坎德的表演柔韧有力。不过最喜欢的还是水野索诺娅,当是影片一大亮点啊。几乎无表情的演绎却有能表现出多种细微的情愫变换,那双眼睛能说话啊,时而含恨,时而狡黠,时而撩人,还有那诱人无比的身姿。同时这也是一部启发心智的电影,剧情引导着观众在走,包括我自己在看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疑问和揣测,对接下来的剧情走势充满好奇。我会想京子是否真的听不懂英语,她是否有隐藏的秘密;内森是否真的不可靠,艾娃是否会跟迦勒一起走。一切都充满着未知和不可预测,一如人工智能的未来。结语:人类永远都有着一种对自身创造力的崇拜,也许就因为这种崇拜,人类最终会创造出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导演借这部影片也是想警示那些创造者要保留人类的冷静的意识,明辨利害,懂得取舍,为自己的创造留有可以扭转的余地。(文/倚楼听风)艾丽西亚·维坎德Alicia Vikander   水野索诺娅Sonoya Mizuno 多姆纳尔·格里森Domhnall Gleeson 奥斯卡·伊萨克Oscar Isaac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