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解说文案_对电影《饥饿游戏》的N句话影评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饥饿游戏》,于2012年上映,由加里·罗斯导演,加里·罗斯 苏珊·柯林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在北美洲这块废墟大陆上,有个新兴国家‘施惠国’。国内有十二个行政区,以及一座被行政区围绕的富饶都城。至高无上且专制残酷的都城,每年逼迫十二行政区交出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投入一年一度的“饥饿游戏”,并以电视实况转播,藉此恐怖手段来维持威权统治以及国家秩序。   与寡母跟妹妹同住的十六岁少女凯妮丝,自愿代替在“抽签日”被抽中的妹妹参加猎杀游戏。她曾经走过死亡边缘,此刻已决心赴死。但残酷的生存游戏却激发凯妮丝强韧的求生意志,她成为了游戏的强力竞争者。在通往生存的苦战之路上,她面临重重艰难的抉择:生存、人性以及爱之间,她该如何取舍?   在紧张悬疑的情节中加入深刻的道德困境,透过角色的取舍,揭示了生命与道德的探讨与省思。一场至死方休的无情战争即将开始。。
不明白为什么原著的作者要在这么一个科幻的背景下刻画出青少年互相残杀的杀戮血腥的情节,还是说近年来这条路子比较吃香??如果不去讨论作者设定这样一个情节的原因和初衷之外,当你完全进入剧情并且说服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进入那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很迷人偏文艺的电影。 影片用了不少的篇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游戏开始之前的准备,豆瓣上很多人说铺垫显得太过冗长和重复,但是个人认为其实这些铺垫都是必要的,对人物塑造和环境的渲染有很重要的作用。全片下来的感觉很好,节奏把握不错,故事发展也很刺激,剪辑很牛叉,配乐和画面都很完美,加上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的精准表演,本片的整体质量绝对是中上水平的。但是,片子过多强调它本身的残酷性了,血腥的场面和冰冷的杀戮大大降低了全片感情线索的烘托效应,使得全片除了开篇时和游戏中间部分的姐妹情之外,在爱情方面的成分实在是少得可怜并且很别扭。当然,看过原著的你也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完全的铺垫而已,以后之后的第二部第三部会在感情线索上加深很多。 自然,“雷神弟弟”在里面完全打酱油,基于他是之后三角恋的主要成员之一,第一部露露脸也算混个脸熟了;而另一位今年很火的矮个小孩哈切森的话,还属于成长阶段,个人看过他最精彩的表演还是在《孩子们都很好》中,虽是配角戏份但是表演很精细;至于友情加盟的两位大叔史坦利·图齐和伍迪·哈里森算是当好了绿叶的角色。 最大的败笔就是在爱情线索的刻画上,显得过于生硬而且篇幅很短,感觉非常突兀,其实如果干脆删了或许会更好一些,到第二部再着重讲爱情成分也Ok啊,像这样跟烂俗的青春偶像剧一样在洞穴里插播一段拙劣的真情告白实在是跟本片整体基调太不搭了,这样处理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PS:今天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和伤心的日子,本不应该去看电影的,但是我想电影有时候也是让自己思考和发泄的催化剂,我想以后我也不会忘记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愿逝者安息,活着的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好事,就有机会创造自己的未来。阿门。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