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海凌云》解说文案_《火海凌云》: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什么叫「战斗民族」

作者:吾爱影人

俄罗斯动作/剧情/冒险电影《火海凌云》,于2016年上映,由尼古拉·列别捷夫导演,吉洪·科尔涅夫 尤里·科罗特科夫 编剧,影片讲述了本片翻拍自1980年苏联同名经典影片。极富正义感的飞行员古辛,因违抗上级命令而被军队开除,成为民航机组的实习飞行员,并结识了精神导师津琴科和恋人亚历珊德拉。然而,在一次飞行中,突遇的火山爆发、恶劣的天气状况让机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机上所有成员命悬一线……。
这部俄罗斯灾难片翻拍自1980年前苏联同名电影《机组乘务员》,作为为数不多能够被引进内地的俄罗斯电影的前作自然更是鲜为人知,不过1980年的《机组乘务员》在俄罗斯电影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作为前苏联史上第一部灾难片据说吸引了超7000万人走入影院,大有万人空巷之势。别看在国内这部电影翻译又被扣上了明显是想借点儿“东风”的“凌云”二字,但不同于那些妖艳贱货,《火海凌云》在质量上绝对经得住这两字的名号,在好莱坞大军来临之前给暑期档的末尾带来了一股别有风味的“清流”。一架航班与几位机组成员在本土拿到了15亿卢布的成绩,也许在国内膨胀的市场的面前这不算什么,但上映一个月2200万美元的票房对于战斗民族来说就是很恐怖的数字了。也难怪俄罗斯大使馆都骄傲的说这是本国最新最成功的电影了。不过一提到俄罗斯的航班…不少人的印象估计就不是那么美好了。与当年原作上映时令前苏联引以为傲的航空业不同,时过境迁的俄罗斯陷入了尴尬的局面,面对这部电影,“空难”和“彪悍”估计是最直接被联想到的词了。毕竟因为远超后几位总和的超高失事数量和以此为源头的“谢机长不杀之恩”的调侃,每每提到俄航总是不由自主的有种敬而远之的预判。然而现实是现实,电影归电影,《火海凌云》暂时为我们屏蔽了那些现实问题而保留了战斗民族的彪悍特性,那一刻“零下52度推飞机+无视台风顺利起降+冰岛火山不停飞”的战斗之火灵魂附体。整部电影两个多小时,直到快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候观众才有可能会意识到这原来是一部惊险灾难片而不是一出讲述了机组成员之间情感琐事的航班题材职场剧。而之后的时间则是全程高能,一个多小时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实习飞行员古辛与机长津琴科在一趟飞往亚洲的航班上接到了求救信息,北方的卡乌岛发生了严重的地震,不少人被困在岛上等待救援。在有着足够空间和燃油的情况下古辛决定志愿前往救援。然而就在到达后不久,岛上再一次发生了猛烈地震,火山也开始爆发,倾泻而下的熔岩将所到之处变为一片火海。原本参与救援的飞机也在爆炸中化作了残骸。此时古辛一行人成为了幸存者唯一的希望。尽管在黑夜中火山爆发的画面没有如好莱坞大制作般“挥金如土”,不过拼不过震撼,却拼得过危机,《火海凌云》在进入正题后不遗余力的为主角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危机,紧迫感十足。通过《火海凌云》的结构不难看出俄罗斯灾难片的特别之处——“生猛”。当然这个词是带有两面性的。首先不同于美国灾难片成熟的叙事套路以及日韩等国在灾难片之中“深挖洞广积粮”以至于常常泛滥的情感刻画,《火海凌云》灾前灾后层次分明。前一个小时高度概括的人物情感刻画看得出试图涉及到人物的方方面面,因为飞行而被忽略的亲情,因理念不同而造成隔阂的爱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讽刺。但相对缓慢的叙事节奏对于习惯了好莱坞的高速高信息量的“双高模式”的观众来说不免显得冗长而无力,尤其是在一个名字最长还喜欢不厌其烦叫人家全名的国家拍摄的电影中。后半部分的高潮到来快的让人感受不到过渡,好在一个多小时的危机部分没有让人感到疲倦,花式虐人也是诚意十足,对于航空灾难电影类型,《火海凌云》有着足够的野心试图变成相同题材中的《2012》。一架飞机能遇到的惊险与最差情况都让这架航班遇到了,火山爆发熔岩喷涌而下,主跑道被破坏,短跑道还被大火吞噬,漫天的火山灰,还在一个引擎报废一侧起落架失灵的情况下遇到暴风雨,一架载满乘客的运输机燃油耗尽…它不会按照“奇观式”灾难的“奇迹模式”令人叹为观止,而是在小格局下玩儿出了惊心动魄。啊…当然也需要忽略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主角光环下不减重就在刚刚有飞机因为跑道长度不够而坠毁的跑道上快乐起飞的大民航客机,估计这客机烧的燃料也是自带战斗之魂的…饱满的危机虽然精彩,但美中不足的是没能把之前花费一小时铺排的情感收回来,结局生拉硬拽显得过于仓促,依旧是一场灾难挽救无数破灭情感的路数。灾难片之所以经久不衰,不只是因为人们花式受虐与追求奇观的心理,无情灾难中显得弥足珍贵的人性与情感也是极富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尽管被古辛恶语中伤的亚历山德拉在灾难后无条件的和好或是微卡在危机后直接表示要嫁给安德烈等桥段因为过快的转折不足以充分表现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在这场灾难中的转变,但也不乏可以触动Mr.葡萄内心的“人性高光时刻”。明知道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但那些刚刚脱险的人们却依然选择帮助另一架飞机上的人,人性的困难的抉择没有出现不仅仅是因为那架飞机上也有他们的亲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那架飞机上的人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燃油他们也不会活下来。《火海凌云》在玩儿足了情感与惊险的同时也不忘了讽刺俄罗斯整个航空业以及映射到政府身上的迂腐。曾有欧盟高级官员指出在他们的航空安全监管机构看来,俄罗斯航空因为各种操作失误或是机型老化而造成的失事如同俄罗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对于法律与规章的漠视。事实上近几年来俄罗斯对于航空业推进的改革也面临了不小的阻力,官僚主义作风与过分的墨守成规是主要原因。而片中因为性格耿直而屡次受挫的古辛极力反对的就是这种现象,不论是将军还是董事会成员,都不能因为自己的位置而拥有特权,面对破坏规则的人不能一味的忍气吞声。尽管最后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导演和编剧还是给出了积极的暗示,我想影片之所以能在俄罗斯大受欢迎,这种敢于讽刺社会不良现象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些给人解读的空间在全片看来又绝不突兀,与惊险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而不生硬正是国产电影需要提升的部分。人物刻画比较讨喜的是由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饰演的苛刻机长津琴科,从一开始不愿意接受档案记录极差的古辛到逐渐发现他的能力,直到最后被古辛耿直的为人所影响,这一系列的变化非常有趣,当然这肯定又会被一些刻薄的影评人批评为“乏味的俗套”,但我就是喜欢这样的角色没够没够的,你能奈我何?饰演古辛的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与马什克夫合作的不错,这并不是两人的首度合作,两人都出演了2011年的《拉普斯廷》。而且对于片中两人宛如超级特工的身手完全不违和的原因…因为这两位都曾饰演过不同的特工硬汉啊!马什科夫更是在《碟中谍4》中饰演西多罗夫特工与阿汤哥斗智斗勇,怪不得上演了绳索大戏。PS.凯瑟琳·斯皮茨…我开始关注你了(手动黑月亮脸)总而言之,如果你实在是憋不住了想在《谍影重重5》上映之前去看一部电影,《火海凌云》是绝佳的选择。PS…内地上映删减这15分钟去哪儿了?!—————————————————————————–如果您对我和小伙伴儿们的文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电影公众号“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哦~!(funnygrape)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