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战警》解说文案_机械战警:终极boos去哪里了?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犯罪/科幻电影《机械战警》,于2014年上映,由何塞·帕迪里亚导演,乔舒亚·泽图默 爱德华·纽梅尔 编剧,影片讲述了2028年,底特律警察亚历克斯•墨菲在执勤过程中身体遭到严重创伤。OmniCorp公司将他改造成了机械战警。之后墨菲像机器人一样不停维持治安,却再也无法享受与亲人的亲密接触。于是墨菲决心向策划这一切的人展开反击。。
《机械战警》在好莱坞的票房与口碑都不太好,几乎要成为悲剧。不过,《超级战舰》、《环太平洋》在北美的票房与口碑也不甚好,却在中国大卖。不知道,《机械战警》会不会跟随后两者的脚步,希望如此,在IMAX环境下看本片,一些镜头与动作还是非常酷的。从电影院走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在想,《机械战警》究竟输在了哪里?然后就发现其最大的缺陷在于缺少一个终极反面boss。主角还需配角衬,几乎是一个颠覆不灭的真理。007的英勇善战,就在于每一集里都能遇到一个更加凶猛狡黠的对手,而漫威与DC漫画里的超级英雄们之所以成为英雄,也在于他们都有着强大对手的存在。而《机械战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反角,更多的是对机械与人性化的思考。要知道,大家更想看的是一个由超级英雄担纲的超级动作片,而不是一个反思人性异化的文艺片。李安的《绿巨人》其实蛮好的,但就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超级英雄打怪兽的动作片,而是一个带有强烈反思的文艺片。于是,李安稍有地失败了一次。何塞·帕迪里亚是一位巴西导演,却在《机械战警》中添加了不少宣扬美国国威的场景,尤其是借助塞缪尔·杰克逊之口,一再说出,这让坐在中国电影院里的观众感到有些不太舒服。不在于大家的民族自尊有多强,实在是宣扬的意识实在太明显,就像CCTV就7点钟宣扬国威一样,都让人受不了。大家更愿意有自己的判断,而不希望宣扬式的夸耀与粉饰。一部没有反角的超级英雄的超级大片,只能用更多的篇幅讲诉英雄的诞生,甚至是用整个的篇幅在讲诉这个故事。这样的设计要想精彩,已经输了三分了,再要好看,就必须加深故事的深度,将文艺与商业更好地进行交融起来,像《黑暗骑士》那样。但可惜的是,《机械战警》也没有做到更好。机械对人的异化,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陈旧的话题。实际上,还是对工业社会的一种反思,现在的西方已经到了信息化时代,像《黑客帝国》那种对计算机的经典反思已经出现了,对工业化的反思显然也不是主流了。不过这一话题对于当下的中国倒是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雾霾天的阴沉与可爱,更凸显了工业文明的弊端,还有使用不当所引发的恶果。当然,这一恶果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的,但过度的GDP追求却使得政绩追求者只眼观天,错过了有效的防治。但这并不是说反思机械化就是过时的,将人装进机械里,然后充当统治工具,甚至尽可能地在机械与人性之间进行腾挪,使人无限趋向于机械,可惜最终人类的感情战胜了冰冷的机械。所以机械战警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一具战争机器。人与机械的反思与斗争,原本也可以挖掘出深沉的话题与看点来,但可惜的是《机械战警》在这方面也有些浅尝辄止,没有深挖。还有,像《源代码》就做的不错,把濒死之人当做工具继续进行使用,却不考虑被使用者自身的感受。这种伦理上的冲突,《机械战警》也没有做到更好。商业化的看点,像《钢铁侠》的练成与崛起,就搞的噱头十足,充满了槽点,《机械战警》里的槽点也不太多。大概是主演的名声实在太不够,而且在表演上收到的牵制又太多了,总之,看完之后,男主角长什么样子,都有些记不太清,这真是一个悲剧。我觉得,这部片子可能要悲剧了。但好的一面在于,它的上映在《霍比特人2》之后,否认的话,将没有任何机会翻身。而且在下一部值得期待的大片《极品飞车》上映之前,它还有时间进行冲刺,收获两三亿人民币的票房应该是可以,但想有更大突破,几乎不太可能了。还有一个问题,我其实很想问一下,加里·奥德曼的小胡子,究竟去哪里了?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