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姬物语》解说文案_【吉卜力】高畑勋与辉夜姬,水墨留白间的诗情画意

作者:吾爱影人

日本动画/冒险/剧情电影《辉夜姬物语》,于2013年上映,由高畑勋导演,高畑勋 RikoSakaguchi编剧,影片讲述了讲述的是伐竹翁在竹子中发现美丽的小女孩,并为她起名辉夜姬,长大后很多皇家贵族向辉夜姬求婚,但她都不为所动。最后,辉夜姬留下了不死药,回到月宫中。不死药被皇家放在了最接近苍天的骏河国山顶上,从此这座山就变更了不死山。辉夜姬为何选择来到人间又最终回到月宫?她曾犯下什么罪,又得到了怎样的处罚?。
14年第一次知道了这部《辉夜姬物语》,也是在去年第一次看到了这部片子的预告,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反反复复的看了不下十遍那仅有的预告片,然后开始在网上寻找资源,无奈无果。如今再看到这部片子,无论是海报、预告或是正片,那水墨留白的画风所带给我的美感丝毫不亚于当初。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看点,就是讲述了日本的一个民间童话《竹取物语》的故事,就像我们从小听大的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等这些故事一样,但这部电影最出众也是最特别的是它的画面,就像我常对别人说的,《辉夜姬物语》是一部3D电影,因为你不仅能看到画面听到声音,甚至还能从它的画面里闻到油彩和水墨的淡淡清香。 《辉夜姬物语》的景色大都以水墨画为背景,人物则用水彩勾勒出的线条,但无论是人是物,高畑勋老爷子用了一种将我们这代人瞬间带回童年的手法——留白。没错,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想到了《骄傲的将军》想到了《小蝌蚪找妈妈》,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想到了我们每天放学后偷偷打开电视机看到的那些仅有但绝对经典的国产动画,而那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也是属于整个中国国产动画最为骄傲和自豪的时代,如今那一切都只能被称为曾经了,而我还记得那时候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舒克贝塔》… 有时我们会不禁去想,来源于中国属于我们的水墨留白画风为什么在自己家的屏幕上看不见了?为什么被一个日本老爷子拿去画了一部日本的民间故事?可是想想,不仅是动画,我们自己丢掉的文化被日本或者其它国家的人捡去并被发扬的事还少么,一方面是可悲,另一方面也是可幸,起码没有让它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起码经年今日,仍有一部叫《辉夜姬物语》的动画能把我们再度拉回到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至于它的作者是谁,它的作者是哪国人,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吧。 《辉夜姬物语》其实是一部没什么好讲的电影,但是围绕着这部电影却可以谈很多,就像刚才说到的,为什么这么中国风的东西却是出自一个日本人之手。懂动画制作的人应该会了解,《小蝌蚪找妈妈》当年在制作上曾遇到过很大大困难,国画技法的特殊性在实现连贯的动态效果方面不是像一般动画那么简单的,再加上是手绘出的一幅幅,可想而知《辉夜姬》这部137分钟的长篇动画花费了高畑勋老爷子多少精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老爷子和宫崎骏在《辉夜姬》和《等风来》这两部入不敷出的作品后决定闭关,吉卜力解散的传言也便由此而来了。 艺术是一个需要消耗人生命去完成的东西,有的人一辈子只能是表演者,是歌手,是动画制作者,而有的人则可以冠名表演艺术家,音乐艺术家,动画艺术家。宫崎骏今年74岁,而高畑勋老爷子今年已经80岁了,这两个人几乎燃尽了他们的一生为我们一笔一笔一张一张的带来从《风之谷》到《千与千寻》、从《萤火虫之墓》到《辉夜姬物语》的无数动画作品,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利刃在一刀一刀的消磨着他们的生命,而如今就算吉卜力真的解散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什么么?难道我们还想继续期待着两位耄耋老人不计日夜的为我们画出又一部《辉夜姬》或是《龙猫》吗?也许是时候,该我们接过他们的画笔了。 我曾看过一篇南方周末记者采访高畑勋的报道,报道很长,也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但有几个点却让我记忆颇深。宫崎骏可谓是吉卜力之父,也是日本动画之父,也许好多人只熟悉宫崎骏而对高畑勋的名字并没有那么熟悉,但是在当年的东映公司里,在宫崎骏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职员时,是高畑勋发现并发掘了他,如果说宫崎骏是日本动画之父,那高畑勋便是这个国父的缔造者。 高畑勋和宫崎骏同为吉卜力的元老级人物,但两人作品的风格却呈现一种极端的现象,宫崎骏的作品里展现的都是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幻想和天马行空的梦境,而高畑勋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过去,是浓厚的传统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两个人可谓是一左一右,一个向前展望一个向后观摩,也正是这有左有右,有理想有现实的风格对比,共同补完了一个完整的吉卜力。 而早在1984年,高畑勋和宫崎骏就到访过中国,他们去过那时的美影厂,但后来,两人却发现美影厂的人只关心日本按件计酬的制度,从此对中国的动画失望的无以复加。当时的中国在改革,正处于四个现代化的时期,也是经济鹏飞的时期,当电影艺术与经济利益开始了纠葛,我想无论是动画电影界还是整个电影界都会面临着一个尴尬并且难以抉择的处境,高老爷子的《辉夜姬无语》酝酿14年,制作成本高达51.5亿日元,而宫崎骏的《起风了》票房虽然有120亿日元,但制作成本也有50亿左右,算上宣传发行成本和放映方的票房分成,吉卜力的新片票房至少要达到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起风了》算是勉勉强强收回了成本,而高老爷子仅有20亿票房的心血之作,只能是他老人家自掏腰包,为自己动画艺术生涯的最后所举行的一场盛大的退休仪式了。这也是为什么高畑勋说“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对利润的追求反而倒退了。”也许真的像他老人家说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吧。然而,哪怕是在资本主义的日本,仍然有一个叫吉卜力的梦工厂存在着,在这个世界的东方,有着一个不亚于迪士尼和梦工厂的动画造梦园,哪怕是在这追求利益的时代里,仍然有那么一些人坚持着自己一笔一画的梦想,甚至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天朝,《大圣归来》的出现也点燃了国漫创作的热情。可是生存就意味着要改变,手工制造的确可以做出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但是工业生产作为这个时代的先驱力量让传统手工制造喘不过气来,迪士尼和梦工厂的成功无时无刻不在打压着吉卜力,改变也许迫在眉睫。于是说有人选择了退休,有人选择了迎着风雨去变革,宫崎骏的新作《毛毛虫波罗》首次使用CG技术放弃了传统手绘,而我们只能期待着这个为我们造梦无数的动画大师,在新的风格里依然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梦境,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庆幸和感谢,感谢有高畑勋这么一个人,他用一生留住了传统,用自己所有的精力让经典升华。有人说,世人欠了高老爷子一座奥斯卡,但他却谦虚的笑笑说“能让我入围就已经是最大的肯定了”,我承认有些人有些作品是少了些名分,但他给后世所带来的影响会像他的作品一样成为经典,成为永恒,成为不朽。 好在吉卜力并没有解散,宫崎骏也并没有退休,吉卜力的造梦者们依旧坚持做着自己的梦,只不过从一百分钟的长篇动画缩短至四五十分钟的短篇动画了,探路者还在为我们做着榜样,而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准备时间还有。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