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解说文案_【太空】浅析优秀宇航员的心理素质:他究竟在想什么?

作者:吾爱影人

英国| 美国| 匈牙利冒险/剧情/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于2015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德鲁·高达 安迪·威尔编剧,影片讲述了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同名原著。马特·达蒙饰演主人公马克·瓦特尼,他是阿瑞斯3号飞船上的六名宇航员之一。飞船在执行火星登陆任务时意外遇到剧烈沙尘暴,造成沃特尼滞留火星,而同船的其他宇航员都以为他已经牺牲。飞船的指挥官梅丽莎·勒维斯为此深感自责,但无奈之下只能率领其他宇航员返回地球。幸运的是,沃特尼是一名生物学家,也是极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机械工程师,他奇迹般地在火星生存下来,但却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告知别人他生还的消息。终于在一张卫星照片显示火星上出现了异常现象之后,NASA才察觉到马特还活着,由此展开了营救行动。行动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火星上可使用的生存资源很快就会被耗尽。。
恭喜马特·达蒙,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在宇航员的职业队伍中脱颖而出,不仅摘掉绩效垫底的帽子,而且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优秀员工。翻身仗打得不错! 身为宇航员,职业训练的101课程,就是告诉你,每向太空迈出的一步,都可能意味着有去无回。 发射不成功=爆炸死(参见《阿波罗计划》);发射成功,返程途中,存在N种可能性:被莫名外太空生物袭击=杀死(参见《异形》)缺氧,缺动力=窒息(参见《地心引力》)任务不成功,又不想以身殉职,吹个大牛,想提高生存概率=不是被赶来的同行恨死,就是天亦有道,直接被灭(参见《星际迷航》) 同样被一个人,落在孤独的星球上,马克·韦特尼的幸存成了一个奇迹。开篇10分钟,马克被队友们当作死亡,不得不抛弃。他们以为他只能活1分钟的。直到120分钟后,他被赶回火星的队友们营救回舱体,已经过去了1年半。之间,他已经比地球上最聪明的脑袋们,用科学计算出的数字活得久许多许多。 正如负责火星任务的总监卡普得知已被NASA风光大葬的马克竟然还活着,他好奇的首要问题是:“这小子,面对孤独无助,被队友抛弃。现在心理上,他究竟在想什么?” 流血过多而死、饿死、冻死、窒息死,每活多一分钟简直就是胜利。想活不想死,不过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可要能万里挑一当上宇航员,心理上早已经过层层筛选。 心理素“质”,不同于素“养”。这更取决于先天因素,而非后天训练的结果。 1、讲理智和逻辑。宇航员基本上都是半个科学家或工程师,随时随地需要进行大量计算。这,算条最最基本的硬件素质。IQ不到一定程度,免谈。2、讲情感。只懂得用左脑,半脑缺损的可不行。 合格的宇航员可不是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只能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作出逻辑判断。让他们进行人类擅长的直觉型判断,在模糊,不确定的情况下,瞬间判断作出决定是困难的。“人工智能”虽然在演进,不过离人所能进行的程度,依然相差甚远。3、情绪稳定。影片里的宇航员都有自己的家人和所爱。这就是挑选宇航员和挑选特工的本质区别。特工挑哪样的?基本上是孤儿,无牵无挂,以任务为导向,随时可以杀人、自杀。情感多是表面的、肤浅的,多数被利用来服务任务。那么宇航员呢?比上战场的军人,更要做好后勤工作。飞次太空,动辄经年。要让他们安全执行完任务,忍受太空的孤单寂寞,宇航员的家人一定也属于考量“情绪稳定”的内容之一。军人,数量多。宇航员,才少数几个,却动用国防N多经费,携带无数宝贵数据及样本。需要他们有所牵挂,安全回归。4、那接下去的问题是:一组六人,地质学家、飞行员、操作员、外科医生、导航员和化学专家、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非要落下一个“火星漂流”,哪个生存概率更高?答案就是我们的马克同学。请别再迷信哈佛、耶鲁、斯坦福、MIT,以后上上芝加哥大学的植物学多有出息?活得一定更久。首先,他有个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分析下各种死亡的几率,面对现实。举例来说,正如病人查出晚期癌症,什么医生家属刻意隐瞒,以为他们心理上承受不了,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因为在随时可能没命的情况下,你需要那个人动用他自己的自由意旨去“活”下去。没人可以替代,甚至剥夺这种基本人权。其次,得干点什么,尝试。虽然一时半会死不了,或许也最多活几天,一个月。马克决定不能就不战而败,混吃等死。说干就干,计算下现有的土豆,氧气、火、水,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解决下一个问题。第三,幽默感,独处和社交。必须“独立”的时候也能自嗨。(参见《鲁滨逊漂流记》)他翻出队友们的私藏、小秘密,与他们“隔空”对话,假想着他们在身边。人,注定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非疯即死。第四,必须有长远的打算。影片开始30分钟,马克已经打算活着捱到四年后,战神5号来接他回家。4年!本来航空站只预备6个人生活一个月的。打破现实,看到可能性,是项恩赐。第五,思想正面积极。不拍挫折和失败,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他从来没有责怪队友。影片进行了1个多小时,一直很励志,英雄还没有遇上令人绝望的困难。直到一股沙尘暴,突然灭掉了他辛辛苦苦种植的土豆苗们。他,总算留下了一封遗书。第六,节制,能够忍饥挨饿。马克为节约食物,1日1餐,活活瘦成皮包骨。就这点儿,估计90%的人做不到。。。(好吧,能减肥到神经性厌食的妹子们除外) 总结,马克成了许多个火星“第一人”,包括当上太空海盗。居然一个也没死,在太空灾难片中实属罕见。 此外,中国和美国,“太阳神”和“战神”的美妙联姻,怎么样也想不到。世界已然大同,太空难道还远吗?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