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解说文案_《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道德跟灵魂在生存游戏中诞生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冒险/悬疑电影《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于2013年上映,由弗朗西斯·劳伦斯导演,西蒙·比尤弗伊 苏珊·柯林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第74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和皮塔原以为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此时,第75届饥饿游戏开始,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杀戮赛场……。
与其说在看《饥饿游戏》首部曲的时候会被故事介绍中的“杀人游戏”所产生各种联想而编织出暴力残酷的噩梦,不如是被没有道德规范的残暴杀戮规则所恫吓。观众趋之若鹜地前往戏院看这样一部青春冒险电影,也有不少同行会试图找到复制这部电影赢钱与攒口碑的途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透过一个年轻丰满的女弓箭手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关乎生死的残酷历程,并将爱与勇气的生命准则铭刻在观众心中,即便是过于符号化或脸谱化的人物设计无法使这部电影列入伟大且经典的艺术行伍,但是,这并不影响观众欣赏这部电影所展示的反乌托邦主题的奇幻而宏大的景观。  “反乌托邦”设置让人恐惧多于思考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以苏珊·柯林斯 Suzanne Collins的同名小说为基础改编,故事描述在一个架空的时代,以“国会区”为首统治阶层将其余属地划分为13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专制统治,物质高度发 达,但是阶级分化严重,丝毫没有民主可言。 总统为了维护“国会区”的权威, 对付反抗随之而来的是恐怖的军事镇压,曾经13区的反抗暴动行为被作为反面教材不断地被传播,为维护政权稳固不再发生暴动,“国会区”制定了每年一度收割 日纪念活动——以区域划分,从12岁到18岁各选一男一女参加全国直播的真人秀节目“饥饿游戏”,游戏规则是杀剩下最后一人为胜者,方能结束。而人们不得 不按此照办,夷为平地后的13区成为“国会区”以外人民的梦魇,而当下的74届“饥饿游戏” 竞赛从12个区域选人参加。家住12区(矿区)的16岁少女凯尼丝为了保护被抽中的妹妹波莉姆而自愿参加该游戏,与她同行的还有男孩皮塔。以“嘲笑鸟”为 吉祥物的凯尼丝与恋人盖尔不舍告别,跟皮塔一起踏上了前往“国会区”参加“饥饿游戏”的征途。 比赛前夕,他们在联络人(经纪人)艾菲,竞技导师黑密曲,造型设计辛纳的领引之下备战,在赛前训练以及评估当中,对于对手以及自身的技能得以了解,让凯尼 丝慌张的是如此残酷的竞赛在“国会区”的民众眼中竟是充满刺激的娱乐节目,虽然她内心充满愤怒,但是还是按照导师的要求面对大众,为了能生存下去,在开场 以“燃烧女孩“的独特造型赢得了人气,有助她能在“饥饿游戏”这档节目中活得久一些。随着“饥饿游戏”的开始,24名年轻的男女选手被安排进入了人工操控 的高科技竞技场, 除了互相杀戮的威胁之外,为了驱动竞赛者更快地进行游戏,游戏首席设计还制造了各种险情,同时,也允许导师给予帮助。比赛者游戏过程被剪辑并直播,全体人 民都是现场观众。由于凯尼丝用“毒野莓”骗过了大会,并成功上演了“两小无猜”的感人爱情故事,“国会”认同他们的爱情故事并觉得对统治有所帮助,于是,临时改变了游戏规则,就是允许一 男一女活下来,前提是两个人必须是来自同一区的。凯尼丝与皮塔赢得的比赛,而首席游戏设计师因为工作失误被总统赐死,而凯尼丝与皮塔因为游戏改制双双存活。 电影《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则延续了首部曲的故事,获胜的凯尼丝与皮塔入住了豪华舒适的“胜者庄园”,凯尼丝希望能与恋人盖尔继续自己安静的生活,结果按照国会的要求,她必须与皮塔继续他们在“饥饿游戏”中的爱情故事,并依照惯例依次在12区域巡礼,以宣扬国会以及总统对于全体民众的恩情,以消解民众的反抗情绪。结果,凯尼丝无法面对曾在游戏中自己的盟友露西,没有按照联络人艾菲的演讲稿发言,结果她的一席发言煽动了民众的情绪,纷纷举手示意,凯尼丝所引发的反抗情绪,招致总统的憎恨,并要求新任“饥饿游戏”首席游戏设计普鲁塔奇要镇压暴动情绪,结果在新一轮的军队镇压中,凯尼丝的恋人盖尔为了保护他人而被判处残酷的鞭刑,凯尼丝挺身而出,这个事情在全国电视网直播,总统已经感觉到非除掉这个成为反抗标志的凯尼丝不可,首席游戏设计普鲁塔奇进而安排了前所未见的75届(每25年轮回一次)终极饥饿游戏,此次的比赛规则有所改变——参赛者必须从以为竞赛中的胜利者中挑选参加,这无疑给凯尼丝带来深深的打击。面对再一次的生死挑战,凯尼丝与皮塔必须在赛前热身中找到自己的盟友,而随着75届饥饿游戏的开始,凯尼丝再一次面对残酷的杀戮,并在盟友的帮助下准备进行一次接电战术,就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后时刻,凯尼丝被追杀,其中盟友‘背叛“而逃,当凯尼丝缓过神来,寻找皮塔的时候,发现盟友失散,情急之下将带有电线的弓箭射向了人造电磁场穹庐,直接导致“饥饿游戏”总控制室断电,此后,总统无法寻得首席游戏设计普鲁塔奇。获救后的凯尼丝在一处隐秘场所醒过来,得知此行完全是导师以及盟友所安排的一次反抗革命的前哨战,恋人盖尔的到来也无法平复凯尼丝的心情,她决意要去国会区营救被俘虏的皮塔,究竟她是否能顺应12区域密谋的反抗国会以及总统的计划,就有待在后面的电影揭秘了。  透过《饥饿游戏》首部曲与第二部电影的故事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系列电影的故事逻辑建立在一个虚构的世界秩序上,这个世界秩序充满了“反乌托邦”色彩,反乌托邦主义在理论中被归纳为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与平等。《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中所展示的“国会区”是科技发达,人们着装浮夸华丽,食物丰盈的情境,而国会区以外的12个区域皆是按照资源功能划分的地区,人们生活环境简陋,缺衣少食,作业危险。电影设置的世界秩序是阶级分明悬殊,充满压制与反抗的冲突气息。我个人来看这样的“反乌托邦”的世界秩序的设计更多渲染的是贫富悬殊氛围,而国会区的公民并非是麻木不仁的人,倒是他们表现得如同集体洗脑一般,过着奢华的生活而不谙世事的傻瓜一般。总统以及幕僚则表现出一副阴谋家的城府与邪恶,但是同时受到了其辖区公民的爱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 ,观众很容易就被以看杀人为乐的国会区的公民太邪恶了,一点都部值得同情的情绪所牵动,女主角凯尼丝则是这套规则的反叛者,她的勇气历险之旅将带来观众宣泄出对于这种不人道,触碰道德底线的游戏规则的不满的快感。电影的“反乌托邦”的世界秩序的设置更多是当给观众恐惧,为什么允许这样的价值观出现呢?太邪恶了,多于引发让观众直面反思这个世界秩序与当下的对比,这样的改良也是娱乐产品的需要,避免过于晦涩,并减少政治隐喻的风险。 希腊神话孕育出的拯救故事 小说作者苏珊·柯林斯提及创作灵感,了然告诉大家来源她小时候所听到了关于英雄忒修斯刺杀牛头怪的希腊神话——这个神话故事大体上讲述了克里特岛的统治者米诺斯在争取王位的时候,请求波塞冬赐他一头神牛,波塞冬同意,但是提出事成后要将此牛献祭,米诺斯反悔,用另一头牛蒙混。谎计被波塞冬识破后,米诺斯遭受到了严酷的惩罚,神牛与妻子生下了牛头怪,米诺斯随即将牛头怪藏在了迷宫当中。随后,米诺斯的儿子安德洛革俄斯在雅典参加奥运会赢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结果招致雅典人的嫉妒而引来杀身之祸,为子复仇的米诺斯率众攻打雅典,久攻不下遂向宙斯求求助,宙斯降天灾于雅典,历经灾苦的雅典人终向宙斯恳求结束劫难,经协议,米诺斯要求雅典人每九年仅进贡7对童男童女过,以做喂牛头怪的饲料。原本是一个罪责其咎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杀人的雅典人罪责减弱,故事开始演变,由于将平民家的儿女献祭的状况让雅典王的统治动摇,他的私生子兼继承人忒修斯为此做出了亲自前往迷宫解决牛头怪……  电影为了减少故事所带来观众的迷惑感,情节甚少铺垫为什么世界会变成了“国会区”强权统治的社会情境,也没有直接地展示出13区暴动所带来的社会动荡,甚至没有说明动因。这样正邪对立的立场,非常容易让观众来接受女主角凯尼丝的勇敢行为,同时也减弱了这部电影的议题价值,这样的一笔带过的“反乌托邦”世界秩序的电影故事的设置,不禁让人担心,凯尼丝所代表的13区域的反抗之后将会走向何方?这个故事核在前两部电影当中勉强可以过关,但是到了双面正面对决之后,必然电影的故事将受到更大考验?观众在《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的时候似乎能感觉到凯尼丝的迷惘与脆弱,她首先反应是希望跟恋人盖尔逃走,发现不可行需迎难而上,但是到了游戏接近结束凯尼丝还被盟友的计划蒙在鼓里,显然她的率直的个性无法去完成一个深思熟虑的反抗计划,她也发现自身作为召唤反抗力量的象征——一只燃起复仇焰火的嘲笑鸟的悲剧命运,同时,在悲伤迷惘绝望的黑暗时刻,也将迎来一场正真的战争。亲近存在主义的叙事逻辑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根据小说的设置最终将女主角凯尼丝架到了牵动一场反抗暴动的风口浪尖,一方面她作为精神领袖将带领部众进行暴风骤雨般的抗击国会的战斗,并营救出自己的战友皮塔,另一方面,国会将凯尼丝视为暴动的精神首领,也对其酝酿一场前所未见的报复行动。随着系列电影故事推进,最终将以特别个人化的女主角的视角带领大家进入一场真正的异常残酷的战争之中,历险的进阶叙事策略将演变为一场艰险的对决。女主角凯尼丝从每次一次面对艰难抉择,都显示出了超然的神化的道德光彩,系列电影以充满想象力的视觉奇观将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凯尼丝的“成人礼”如希腊神话的英雄史诗一般绚烂冷冽地呈现在银幕,而她在如此残酷的历程中所拥有的爱与情感为她的个人史诗描绘出了人性的光晕。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创作理念在我看来,非常亲近存在主义所提出的理念。如我们所了解到,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如萨特所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必须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从这个角度思考,《饥饿游戏》能俘获全球那么多观众的内心,倚靠的不仅仅的演员的造型与化妆,尤其是系列电影故事中一直不断地展示女主角的凯尼丝不仅仅作为个人的生存历险的选择。  期待电影《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与《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中文片名估计会改。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