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解说文案_【魔戒】《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身体与灵魂的氧气。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 新西兰冒险/奇幻电影《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于2014年上映,由彼得·杰克逊导演,弗兰·威尔士 菲利帕·鲍恩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成功到达雾山后,甘道夫与矮人远征队分道扬镳,索林一行人必须独自面对幽林带来的危险,在这里他们将碰到精灵一族。当他们顺利穿越幽林来到孤山脚下的长湖镇,他们必须躲过恶龙史矛革的监视,找到进入孤山的秘密之门……。
傍晚出门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冒着雨飞奔到影院。大口呼吸后,喉咙的不适感让我明确感受到细颗粒物与我肺部正进行的那份缠绵悱恻的温存。 迟到了三分钟,坐到位置上时,甘道夫正在小馆中和另一个人对话。镜头切换,四面楚歌之感冉冉升起,由此我顺利进入到电影当中,忘记了脖颈渗出的汗珠,忘记了急促的喘息,只剩下开心与激动。 这是一次愉悦的观影体验。《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以下简称《霍比特人》)并非他人口中那个平淡乏味,没有高潮的续集。 的确,它不像指环王那样情节紧凑,气势恢宏,瑰丽惊艳。如果说《指环王》三部曲是好莱坞工业体系的胜利,彰显了其卓越的“造星”能力。《霍比特人》更多呈现出来的是文学作品的欲扬先抑,思想和内容并举,主题先行,画面次之,但绝非差强人意。 简单来说,一个是被策划出来的,一个是被呈现出来的;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外传故事,一个是视觉化的文学作品。 很多人失望,可这失望到底是来自电影本身,还是我们强行附加的情感投射——希望找到曾几何时的视觉惊艳,心灵震撼,尤其是感受这种惊艳及震撼时的蓬勃青春。 可是青春真的那么容易找回吗?年少时心中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此时真的再吃,味道却已变了。或者说,是我们变了。不管承认与否,时光及周遭的一切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 所以,有些回忆当做回忆就好,不要用它却拉低当下的观感。因为,此时的一切也终将化为记忆,一份美好强于一份纠结。而世上总有些东西,当你失去了,才会觉得美好。这个我们颇有微词的《霍比特人》,就是当下孩子心中的《指环王》。 视觉之氧:水与火之歌,流动之美。 霍比特人中有众多紧张刺激的精彩段落,蜘蛛奇袭,牢狱逃生,水上大战,咸鱼情深,火龙调情。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高潮”,而是高潮太多。 虽然没有崇山峻岭,无际草原,但场景仍属丰富多变,同一场景内视觉层次也极其丰富,每一次情节段落转换完成都有种过关升级般的快乐。 情绪多角度叠加,紧张中穿插着幽默搞笑,犹豫悬疑中穿插着刺激惊悚。明明笑着却不敢忘乎所以,明明紧张却不会产生不适。这种感觉,不正是年少时,我们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感觉吗?一切情绪都被电影操控着,松弛有度。于是合理推断,彼得·杰克逊莫非是个调情高手? 水上大战,是一次视角的冲浪,刚柔并济的水流,成为悬念与包袱的突破口。它让我们瞪大眼睛,感慨着精灵王子弹跳好,霍比矮人水上漂,你一剑我一刀,打得半兽人哇哇叫。而火龙调情,是一次心灵的滑沙,自由流动的钱币,欲望下深藏着危机,这是对现实一个多么好的隐喻。 而无论水与火,它们的流动性,都极大地增强了悬念及危机感。而搞笑的动作,逗趣却不失庄重的台词又让一切变得积极正面起来。充满设计的画面,利落的剪辑,丰富的角度与景别与3D镜头的设计,愈发卓越的特效——如果无视这些,未免辜负了导演和制作者的良苦用心。 这是一次乖张猎奇的视觉吸氧之旅。 身体之氧:举头望孤山,蝴蝶漫天飞。 当霍比特人们进入树林时,北京的观众都惊呆了,这不是场景重现吗? 暗无天日,雾气冲天,呼吸急促……难道这是为了内地尤其是北京观众专门设计的吗?可就当我们为比尔博及矮人的命运忧心忡忡时,转机出现了。 比尔博爬上树顶,我们屏息凝视——比尔博带着天然呆萌的表情站在树之顶端,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李安脑残粉死活觉得这是在致敬《卧虎藏龙》? 一切都美轮美奂,好似梦境。 看过原著的人,或许会觉得那画面远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但是我仍感激创作者努力为我们呈现出的这一切。 在比尔博看到了孤山,找到了出路那一刻,他笑了—— 我分不清是比尔博笑了,还是马丁·弗瑞曼笑了,还是华生笑了——他笑着,好像知道在夏洛克在孤山里等他。于是,我也会心一笑。 而与此同时,似乎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进行了一次深呼吸。 这是一次精妙绝伦的身体吸氧之旅。 人性之氧:铩羽而归的贪欲,能否成为天使的翅膀? 关于那枚戒指,结合《指环王》的情节,可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日的救命法宝”就是未来的“祸国殃民”。 甘道夫离开的时候,比尔博曾犹豫着要不要交代这一切,但终究没有。可那表情,那动作,却不让人有丝毫的厌恶,除了理解就是觉得可爱。 为什么理解?那戒指,放在当下,可是贪欲,也可以是权力,一个充满魔法的力量,这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扪心自问,换是我们,我们能够放手吗? 而如果比尔博用这枚戒指做坏事,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可是他做了什么?无数次,他戴着戒指救人与水火之中;无数次,他运用戒指与对手博弈,帮助矮人完成找寻之旅。 在这里,戒指的恶与比尔博的贪欲都铩羽而归,戒指不是以一个毁灭者的身份出现,相反更多地是救赎,像是天使的翅膀。 很多人说,佛是善恶不分的,其实只是站在更高地视角去俯视这一切,那枚戒指何尝不是?它最终的命运是融化燃烧,但也会以新的生命体存在于这尘世间。 我们的贪念,我们欲望,我们大大小小的恶,在我们思想转变的时候,当我们做着正确事情的时候,是否能够得到消解呢? 这是一次百转千回的人性吸氧之旅。 灵魂之氧:我们为什么而活?若能永不绝望。 我们为什么而活?甘道夫的出走,以身犯险,自投罗网,正应了那句“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是什么让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尤其不是束手就擒而是誓死一搏。这种自我牺牲,在当下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尤其让我诧异并敬佩。 而又是什么让比尔博在关键时刻选择留下?矮人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勇敢,意志多么坚强,目标多么明确,匡扶伟业的雄心壮志更被渲染得无可附加。他们的确披荆斩棘。可俗话不是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吗?最后关头,他们放弃了,离开了。昔日胆小懦弱,时而退缩的比尔博一脸不解地看着他们,那真挚的眼神,稚气的口吻让我深深动容。 男人的强大仅仅是在于威武的躯体吗?我更看重在跌落最深的深谷,顶着最强大的压力,深陷最深的绝望中时的做法。 比尔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霍比特人,不仅仅是他的家族中冒险的基因,更是因为他灵魂的字典里没有“绝望”两个字。 我是一个极其惜命之人。充满雾霾的北京,让我诚惶诚恐。我害怕天气不再“阴晴不定”,而是沉浸在长久的忧郁当中。 女人的直觉告诉我,上帝一直在皱眉,嘴角满是嘲讽,眼神尽是奚落。北京在被整个地球、寰宇乃至众神唾弃。 可那又怎样? 我仍顶着雾霾,戴着那个传说中没用的口罩毅然决然地去看电影了。 因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氧气,不是供给身体的,而是供给灵魂的。 我所惜之命,不是这身终将腐烂的皮囊,而是竭尽全力使其高贵的灵魂。 我怎能不告诉你, 电影,便是我灵魂的氧气。 这次吸氧之旅,我爽了,你呢?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警告:请不要相信文档内的广告信息,例如加某某微信或者QQ或者某宝店铺,避免上当或者重复购买。本站免费提供的是全网资源!!!(视频加载失败是由于存储防盗链导致的并不影响下载,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