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五军之战》解说文案_《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说再见,不说永远

作者:吾爱影人

新西兰| 美国冒险/奇幻电影《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于2015年上映,由彼得·杰克逊导演,弗兰·威尔士 菲利帕·鲍恩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来自孤山的矮人们再造了他们那片故土的富庶,但是现如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他们释放出了那头可怕的恶龙——史矛戈,来攻击长湖镇这些手无寸铁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  索林·橡木盾,这位山下的国王,屈服于对恶龙的恐惧,牺牲了友谊与荣耀来寻找传说中的阿肯宝石。比尔博无法帮助索林明白个中的道理,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孤注一掷充满危险的决定,全然不知前方还有着更大的危机。一个远古时期的敌人回到了中土世界。黑魔王索伦派出了半兽人军团来秘密攻击孤山。  黑暗在逐步升级的矛盾冲突中聚合,矮人,精灵和人类这些不同的种族必须做出决定--是要联合起来,还是选择被摧毁。当五大军团交战之刻,比尔博意识到他是在为自己和朋友们的生命战斗。。
虽然并不是戒迷,甚至连原著都没有看过,对于中土世界的了解远不能说烂熟于心,更不能了然于胸。然而,每次看到无论是《指环王》三部曲,还是《霍比特人》三部曲,都会感动。或许是托尔金的魅力,或许是中土世界本身的博大恢弘,让世界上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久久锁定在这一片虽然是虚构却无比真实的大陆。家族与荣誉家族赋予一个人归属感,荣誉赋予自豪感。无论在中土世界的哪一部电影中,都会发现人们在相互称呼的时候都会在叫了名字之后,加上一个XX之子,XX之孙。诚如索林、巴德、阿拉贡等等,这些称呼并非画蛇添足,相反它们有着极大的作用——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与传承,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印记。他们的先人既给他们带来了生命,同时又给他们带来了身上所负的荣誉、责任、历史。以索林为例,每一次被称为“索尔之孙,索恩之子”时,在他自己听起来,都似乎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曾经祖上的辉煌和过失,一次次审视自己的选择。当然,这名称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世人埋怨的眼神,同时也是显赫的标志。虽然我本人并不赞同血统论,但皇族的气质足可以从一个眼神中体现出来。或许是他的基因和使命,或许是某些神秘的命运论,总之,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气、霸气、戾气、领袖之气都涌动在他的眉宇间。他是耳濡目染着自己先人的事迹长大的,从小便拥有家族的要求和荣耀,时刻以身作则要求自己不辱家族。故而,他的目标、行动、思考的方式都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有家族在背后支撑。某种角度看,是一种累赘,但这恰好又是一柄双刃剑。正因为先祖蒙尘,才让他痛定思痛为先人正名,他所肩负的责任更加沉重。因此我十分理解索林在孤山上的挣扎——拥有阿肯石和保护所有的财富,重回家园是他爷爷索恩的夙愿,也是他作为一个强大继承者的标志;而开门迎敌、保护国民是身为国王的职责所在,与兄弟并肩作战是他应履行的义务。前者并非看上去那么病态,所谓的贪婪之症(龙病)也并非仅仅盘踞金钱不管他人死活。身为一个王者,他需要平衡好个人、家族、国家三方的利益。所幸,这个选择来得并不是太晚。当他扔掉王冠手持宝剑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国王呢?而恰恰也是这个选择,让家族和荣誉融合在一起。战争与美好一提起战争,应该是世人痛恨的。其实我本人也是如此,反对战争,希望和平。然而战争一定是黑暗的吗?在战争之中,我们可以唾弃邪恶、可以鄙视叛徒、可以厌恶黑暗,但同时,战争永远存在着双方,从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高尚、可以敬畏牺牲、可以重拾美好。我是个对冷兵器时代对阵战争场面没半点抵抗力的人。只不过这次的战场更为传奇,更为恢弘。两军对阵,听到号令便冲向敌方,迈着坚实的脚步,高举着投枪和利剑,从胸中发出气势如虹的呐喊……与敌人渐进,便毫不犹豫的进行最残忍、惨烈,最直接、单纯,最豪迈、最粗犷的肉搏。当这嘶喊被悲壮的配乐所掩盖,看到的不仅仅是慢动作中的厮杀对抗,而是每一个正义的战士所代表的信念。他们不为金钱而战,不为自己的性命而战,不为后世留名而战,有的为了一时杀敌的痛快、有的为了严惩邪恶的本心,有的为了荣誉……总之,在这种原始的搏斗背后,深藏着力量、信仰。最难忘的几个战争场面:神箭手巴德的儿子,还没有成年,背对着传说中却近在咫尺的恶龙,身躯在微微颤抖,然而,却依然没有倒下,在父亲笃定的眼神中屹立着,成为最重要的支架;与半兽人对战之时,吹起的一刹那,从矮人盾牌中跳跃出的却是精灵们——耀眼的黄金盔甲和刺目的银铁盔甲终于联合起来,组成了最炫的视效;曾经冷漠异常发丝不乱的精灵王,在包围中挥剑迎敌,银色的秀发随风起舞,凌乱出一世决绝与高贵。在这场中土世界的五军之战中,有丑恶的黑暗势力,自然也有正义的力量。那些小小的勇气和相互的爱如涓涓细流汇聚在一处,终成澎湃的浪潮将你我轻易席卷。庙堂与江湖或许有人会奇怪这一对如此中国风的词语放在此处是否合适。其实索林与比尔博两个人就是这两个词的代表。这两个至交好友的友情是实实在在一路上的生死相交。从最开始的“雇佣关系”的相互不信任,到相互救助彼此,一路走来,虽然比尔博并没有显赫的身份,但这份纯真的友情却实实在在在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只不过,索林始终是一个身处庙堂之高的人,他所背负的国仇家恨,以及收复家园的重任让他无从选择,或者说无从逃避。巴金斯呢,算是一个身处江湖之远的人,他安命乐天,在夏尔无忧无虑。当索林一路上用话语挤兑巴金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有些许的羡慕——从内心深处,他也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安然享受惬意人生。在潜意识中他需要他,却也不忍破坏他的生活,所以带着这样的矛盾,或许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要激将他离开。然而,说命运也好,论性格也罢,他所走的路不能改变。所以他只能继续自己的艰难跋涉,而把另一种希望寄托在好友身上。当他看到巴金斯手中的橡果种子时,流露出温暖的笑意,畅想着橡树在巴金斯家的院落成长的画面,仿佛自己就坐在那花园之中;当他弥留之际,对自己此生亦是无怨无悔,同时为巴金斯送上自己的祝福“回去後坐在你的椅子上看你的书,还要种树,看着它们长大。”这何尝不是关乎自己的一种希冀呢?或许也因为这一句,巴金斯心中也一直带着索林的心愿去继续自己的田园生活。一个是遗失权利的国王,一个是安详村落的农民(飞贼),这两个如何看上去都不会产生交集的身份,却书写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友谊。或许它开始时带着功利色彩,然而,当巴金斯在袋底洞门口回答道“一个朋友”的时候,它已经如同此次冒险一样成为最为恢弘的记忆和最为私家的珍藏。人人都说这一部是中土世界的完结篇。可是,当影片结尾时的各种桥段令人无法不直接与《指环王》第一部进行对接。当老年比尔博手拿戒指,还在斟酌着词语书写此次历险的回忆录时,甘道夫的敲门声仿佛又将我代入到自己进入中土世界的那一瞬间。我敢打赌,一定有不少人在看过本片之后会重温《指环王》三部曲。所以,中土世界并未终结,它可以是一个闭合的圆,让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重温数次;也可以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地平线,任你的思绪遨游,在你的心中继续规划属于自己的中土之旅——只要带上一颗探究的心和纵然畏惧也一往无前的勇气,就可以走入托尔金老爷爷的世界。2015年1月23日1时47分(影评原创,版权所有。转载约稿请提前与作者联系,违者必究)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