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的那一夜》解说文案_说来说去还是要死人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科幻/惊悚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于2013年上映,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编剧,影片讲述了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片,从八个朋友的餐会开始,在一场大停电之后,所有的人际关系、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惊人的改变,高明融合科幻、悬疑及室内心理剧等各种类型元素。。
我管那种很多人说话说一整部电影的电影叫密室群口电影,这类电影估计是最让编剧和导演心烦的类型。首先得写两个小时得对话,还不带废话得,句句金口玉言,每句话都饱含深意,对话推动剧情,你少看一句都会觉得掉进一个大坑。然后是群口,群口一般来说还必须是差不多类型的普通人,但性格一定不同。最后是密室,导演不用去找宏伟的场景,省事,但也带来了无法用场景的宏伟来忽悠票房的更大的麻烦。于是,这种群口电影,在我眼里是一种难度系数极高的电影。在电影很多忽悠手段都不能使用的限制下,就靠着一堆人说话,要把人按在座位上,这个真难。这种电影只要有一点点漏洞或者连接不上,观众分分钟就想起身走人。最有名的群口电影大概是《十二怒汉》,十二个男人组成的陪审团讨论要不要给毙了嫌疑犯,这部电影最要以讨论为主,感觉就是辩论现场直播,再加上十二个老男人相互影响,你能看到十二个人心理变化一秒一秒催化世界观变化,让人叹服。然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带科幻的群口,但说的极端一点,有点像这个男人答记者问,或者是在春运火车上忽悠隔壁座的乘客,最后在大家满脸惊愕中下车,留下谜一样的身影。这部电影涉及宗教的东西,上映后遭人抗议。这种电影剧情弱,主要看大家演。当然还有学术激辩,这是专业性的东西,估计能被人类史的学生评为必看电影。而这部《彗星来的那一夜》,在群口之外还串带一个谋杀故事,实在难得。电影看了一半,还以为是《恐怖游轮》那样陷入串连的死循环。后半段把薛定谔的猫理论拉出来,才知道是玩平行世界。这个理论主要思想是盒子里有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把盒子打开之前,盒子里的猫因为放射性物质衰变而死亡或者放射性物质不衰变而猫存活(与电影里解释的黑猫白猫不太一样,但基本原理差不多)。盒子在电影里就是彗星,彗星来的这一夜造成了无数个平行世界,每个平行世界的小伙伴们,因突发事件走向多种关系的可能性。因为无知而恐惧,因为恐惧而狂乱,因为狂乱而互相猜忌,因为猜忌而互相反目成仇,短时间内翻了大把旧账,把几个朋友间的友谊消耗殆尽,最终小伙伴变得风崩离析,再也不是电影开头时在餐桌上谈笑风生的气氛,再也回不去了。密室之所以好看就是在短时间内放大人性,重口味如《德州电锯杀人狂》也要把所有人关在密室里,折磨之下拿显微镜看人性变化。现在问题来了,怎么结束电影。电影已经进入一个平行世界的维度,《星际穿越》最后最终也回到三维空间了,《恐怖游轮》至少也告诉你最后就是个走不出来的困境。难道要像《饥饿游戏》一样胜者为王?电影选择了阴谋论。电影女主先人一步领悟这个困局,她看着眼前早已回不去的小伙伴们,她决定找一个“合适”的世界进入。女主逛超市一样,选择她喜欢的世界进入。但是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个“她”存在,她需要做的是除掉“她”,然后把自己替换进去,然后留在那个世界直到天亮,等彗星飞走。她知道那只是一种可能性,就算除掉也没有关系。说来说去,就还是要杀人。如果是这样,把盒子揭开,只剩下唯一的一种可能性,那只猫要么活要么死,电影也就大团圆了,如果这样电影也就平淡了。结尾处问题来了,盒子揭开了,里面有两只猫。这也许是薛定谔的猫理论所没有想到的另一种结果,有一只猫乱入,盒子里变出了两只猫。破坏了原本的命题。最后怎么解决,电影并没有说明。也许当密室电影走出密室,当一切真相大白,当平行世界重叠,电影才刚刚开始。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警告:请不要相信文档内的广告信息,例如加某某微信或者QQ或者某宝店铺,避免上当或者重复购买。本站免费提供的是全网资源!!!(视频加载失败是由于存储防盗链导致的并不影响下载,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