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解说文案_《饥饿游戏2》:自由?平等?爱?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冒险/悬疑电影《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于2013年上映,由弗朗西斯·劳伦斯导演,西蒙·比尤弗伊 苏珊·柯林斯 编剧,影片讲述了第74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和皮塔原以为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此时,第75届饥饿游戏开始,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杀戮赛场……。
结合了古罗马斗兽场中的血肉厮杀和《楚门的世界》中的高科技后现代仿真秀,“饥饿游戏”就此产生。从游戏发明者角度,似乎初衷是娱乐大众,然而统治者却将其功能延展扩大化,变成了威慑的手段。那些享受这场血腥show的人,则好似饥饿者一样,每年等待这样一场饕餮盛宴。他们即是看客,也是食客。他们的“看”成为统治的原动力。任何所谓的游戏,都并不是单纯为了取乐。或许他们可以标榜这样一个“悠久的历史传统”歌颂了英雄,纪念了历史,鼓舞了士气。那么,作为一个更高的视角,荧屏前的观众可以从这场游戏中看到什么?勇气?反叛?希望?在我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更关注另三个词:自由、平等和爱。自由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充满诱惑。如果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有选择的权利,有表达的权利,甚至有拒绝的权利都是好的。然而,在“饥饿游戏”中,却没有这样的权利。一旦被选为贡品,便要勇往直前。除非有人自告奋勇为你去经受这一切。在经历过第一次的被迫后,凯尼斯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只能在一张大网下面挥挥翅膀。然而,她的力量始终无法左右全局。在第二部中,凯尼斯依然在危险边缘时刻挑战着权威,用自己的极限式反叛来抗争。只不过她不知道自己始终是一枚棋子罢了。无论在高压的统治下,还是反抗军的领导下。她的成名只不过让自己的自由梦更远了。邪恶的统治者妄图通过对她的摆布威慑反抗,而反抗军则将她视为领袖。故而,无论在任何利益团体下,她都只能进不能退。或者说,她早已被两个利益集团所绑架,成为标志性人物。在这样的情形下,她无法左右自己的私生活,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拯救或成全他人,更无法做到说走就走。而这,便是她追求自由的代价。所以,凯尼斯到底是自由,还是被束缚?或许,她是一个带着脚镣跳舞的舞者。平等是人人追求的,不过这种追求恰恰也说明了它并不真正意义上存在。在第二场精心布局的游戏中,没有平等之说,特别是当真相大白后,凯尼斯才发现自己被不平等对待了。无论从战略上还是策略上,战斗采取的方法都是丢车保帅。所以,当她已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反叛人物时,她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增强了。故而,其他站在反叛军一方的参赛者会不惜牺牲自己来保全她。这才解释了为何在游戏过程中那么多战士为了她而死。只不过这种“不平等”带有心甘情愿的奉献,就会让人肃然起敬。有人说,人类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就在于可以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一点连上帝都做不到,因为上帝只能牺牲他的儿子。通向平等之路上,首先要经历的是不平等的对待。所幸这场游戏中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谁是帅、谁是车、谁是过河的卒一目了然。这一路上,平等不在形式而在心中。爱,一个温暖的词,却是把双刃剑。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无法离开爱而存在,一个人一旦有爱、有所牵挂、有自己想保护、不忍离开的人,那么他的弱点便太容易被抓住。“饥饿游戏”背后的操纵者正是拿捏住了这一点,从而利用了这份爱,去限制、威胁、恐吓参赛者,令其就范。因为爱同样是他们生存的勇气、目的和希望。在“饥饿游戏”的这场比赛中有一处设计颇为有趣——嘲笑鸟伪装参赛者们最在意的人的声音,让他们瞬间失去理智。而当他们发现这骗局后,嘲笑鸟们又群起而攻之。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肉体上都带给其严重的打击。本来,嘲笑鸟成为凯尼斯的反抗标志,然而在这个环节却成为一场噩梦。这似乎也在隐喻爱对他们来说同样有此双重的效果。一方面牵制着他们,一方面鼓舞着他们。而也正是对爱的威胁和爱的离去,让主人公们更想抓住身边仅存的爱意,于是乎他们需要变得更强大,更强硬的反击。大唐皇帝李世民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名言。俨然《饥饿游戏》中的统治者并没有找到其中的平衡。他对自由、平等和爱的压迫与索取恰恰激发了人民对这三种宝贵权利的渴望。似乎世间的一切权力集中和反抗皆因此而起。那么,我们只能期待战火愈演愈烈,看他们如何浴火重生。2013年11月22日21时53分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