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解说文案_让张艺谋《归来》无地自容的电影是什么

作者:吾爱影人

韩国剧情电影《回家的路》,于2013年上映,由方恩珍导演,Jeong-BeomLee Jung-HwaLee 编剧,影片讲述了该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拍摄,平生第一次出国旅行的家庭主妇静妍受丈夫朋友的请托以400万韩元的酬劳将装有合法限量的钻石的皮包带到欧洲,但当其降落在巴黎机场后,就被当地警方逮捕,警方在她的皮包内查获的是重达10公斤的海洛因……。
让张艺谋《归来》无地自容的电影是什么文/马庆云中国有两个非职业影评人对电影《归来》的点评,我觉得很有趣。一个是著名中医酣高楼先生,他说,40岁以下的人看不懂《归来》。紧接着,著名的古董专家马未都先生说,50岁以下的人看不懂《归来》。这两个评论的相似点,都是,倚老卖老。恰好,酣高楼先生刚刚超过40岁,而马未都先生超过50岁。拿年龄来划分观影人群的精神级别,跟拿地域、肤色、种族这玩意划分,一路货色。这种常识性的错误,都出现在酣高楼、马未都之属的叫好影评中,可见中国影评人,真的很难用舆论攻势的方式为大烂片《归来》挽回最后一点颜面了。若以票房来论,张艺谋的《归来》,至今为止没有超过两亿五千万,突破3亿基本不可能了。有缺乏基本电影常识的媒体为该部电影的票房叫好,说其已经是票房最好的文艺片了。这话说的太虚伪。2010年,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上映,当时取得了将近两个亿的票房成绩,而当年中国的总票房成绩,是刚好超过一百亿。2014年,在影院屏幕数量翻倍增加的前提下,电影界预期中国票房将直冲三百亿。2014年的票房成绩,很可能是四年前的三倍之多。按着这个量化比来看,张艺谋要保持《山楂树之恋》的成绩,也至少需要五亿的《归来》票房,才算是没有退步。而实际上,该部电影,连五亿的一半都还没有达到。当然,本人并不认为,票房是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重要因素。以上的票房分析,只针对那些拿“文艺片票房最好成绩就是《归来》”说事儿的电影无知者。文艺片界定本身便很困难,广义的文艺片,至少还应该包括《一九四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等等。这些片子,每一部都远远超过《归来》的票房。因此,说张艺谋创造了中国文艺片新票房纪录的言论,可以当做是从屁眼里边出来的。我曾以编剧硬伤角度分析电影《归来》为何其烂无比。有水军声音说,看电影,何必非得对比着原著来呢。这是混账话。不对比原著,怎么知道原著提供的一盘丰盛的菜蔬,被电影糟蹋成了一盘地沟油垃圾了呢。当然,既然某些水军认为电影与原著的对比不妥,咱们不妨拿同样是“回家”题材的电影,跟《归来》比对一下,看看是否让张艺谋导演汗颜吧。《归来》的英文翻译是,Coming Home。《집으로 가는 길》的英文翻译是,Way Back Home。略懂英语者便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都是跟回家有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具备可比性。可是,只要我们看一下《집으로가는 길》这部电影,就知道,丢张艺谋十万八千里了。同样是有家不好回,同样是关注人物的回家命运,看完这部韩国电影,我们才会发现张艺谋的矫情、装蒜。在文学批评上,有比较文学一说。在电影上,拿两部题材相似的电影做比对,谁有干活,谁都是水货,一目了然。《집으로가는 길》讲述了一个韩国女人因为被朋友欺骗,而在法国过境的时候携带了毒品,被关押两年之久,期间,丈夫一直在争取韩国大使馆的帮助,积极营救妻子。而韩国大使馆方面,并不关心本国公民,直到国内激起民愤,才营救出了这个被陷害的韩国女人。说简单一点,一个被监狱关押的韩国女人要回家的故事。该部电影的好处,就是用直面的方式,记录真实,尤其是韩国大使馆方面如何置国民生命安全于不理。公民的罹难,正是国家机器的运转出了严重的问题。《집으로가는 길》敢于揭露这种问题。而张艺谋的烂片子《归来》却是自我阉割的玩意,不仅不敢用还原牢狱的方式道出国家机器的问题,甚至于有美化当年文革错误的嫌疑。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部韩国电影,按着《归来》的装蒜方式写,会是怎样呢?直接忽视这个韩国女人如何遭遇大使馆置之不理的待遇,直接忽视法国监狱如何灭绝人性等等,只说,女人回来了,老公失忆了,女人慢慢帮老公找回忆。扯犊子不?如此有价值的东西,就糟蹋成了找回忆?这不是道德沦丧是什么?酣高楼先生和马未都先生都说,小于多少岁多少岁的人看不懂《归来》。我想说,有一点良知的人,都看得懂《집으로가는 길》。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张艺谋难道不应该也没人的时候,躲在被窝里边看看自个空带着国师的名号,与人家的差距吗?喜欢文章,不妨加个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马庆云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