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解说文案_予取予求的退让和忍受不是勇敢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 英国剧情/家庭/奇幻电影《灰姑娘》,于2015年上映,由肯尼思·布拉纳导演,克里斯·韦兹 夏尔·佩罗编剧,影片讲述了母亲离世后,瑞拉的父亲再娶了一位后母。为了支持深爱的父亲,瑞拉热情欢迎后母和她的两位女儿进入自己的家庭。然而当父亲也意外去世后,她才发现自己身陷嫉妒和折磨。瑞拉被后母一家当作女仆对待,还被恶意称作“灰姑娘”。尽管遭受残忍的折磨,瑞拉还是决心坚持母亲的遗言,“保持勇气,善待他人”,因此她不向绝望投降,也不仇恨虐待她的人。后来,瑞拉在树林里遇见了潇洒迷人的陌生人基特,她以为他是王宫随从,却不知他竟是王子。随着王宫向全国少女发出舞会邀请,瑞拉也希望自己能借机再见基特。但是当然,后母不允许她参加舞会,还撕碎了她的裙子。可就如所有美好童话故事里描绘的一样……仙女教母翩然而至,借用一只南瓜和一群小老鼠,永远改变了灰姑娘的人生。。
看了由迪士尼最新引进的真人电影《灰姑娘》,感受到故事中传达的那份真诚和美好,却也不能不以成年人的心态和角度,考察其中的漏洞和破绽。灰姑娘童话所说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几乎每个都能对其情节倒背如流。这则童话非常简单,邪恶的继母,跋扈的两个姐妹,法力无边的仙女教母,当然还有王子娶受尽折磨的平民姑娘的浪漫故事。这种既有神奇魔法,又有苦尽甘来的“翻身”故事,小孩子百看不厌,对于成年人来说,透过童话的套路,看出其后的虚幻和不合逻辑,同样是有必要的。  迪士尼的这个最新电影版本,基本忠实于《格林童话》原著,没有做更多颠覆性的解构。但通过欣赏电影,还是能够发现不少疑点。 按照设定,灰姑娘原本有个幸福的家,深得父母宠爱,一家三口居住在祖上传下来的有2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周围有农庄,还有许多佣人,可见虽为平民,这个家庭的小日子过得富裕,也就是说灰姑娘仙度瑞拉决不是什么贫民家的女儿。灰姑娘的母亲随时随地教育她要勇敢坚强,仁慈而善良,她本人也牢牢记住这句话。但从后来剧情发展看,她似乎并没有对母亲的话入心入脑,至少很难说勇敢,对后母明明满怀恶意的虐待和折磨逆来顺受。如果说坚强,只能说抗压力和忍耐力比较好。 仁慈应该指的是成为王后的仙度瑞拉,在受过那么多非人折磨之后,居然一句“我原谅你”放过了后母。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来说,仁慈当然是值得赞扬的美德,问题是,她所受的折磨和苦难发生在做王后之前,这样的原谅,只能给人以没有原则的感觉。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很难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她的善良倒是无可挑剔,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拿出食物与小动物们分享。可放在现实中,这个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要知道后母在她的父亲死后,就遣散了家中所有的仆人和雇工,仙度瑞拉每天做极重的活,休力消耗极大,又只能吃后母和两个姐姐的残羹冷饭,居然拿出仅有的这么一点食物喂养动物,居然还能保持令王子一见倾心的美丽容貌?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只是童话,童话要把人们认为的美好的东西加以歌颂,给人希望,看到光明,相信美好的事物必定光照我身。但当我看到仙女教母出现在灰姑娘面前,施展种种神奇法力,又是变马车,又是变水晶鞋,一种深深的悲哀由心中泛起,不可遏制。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我们知道,这种峰回路转的剧情,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不可能有仙女,不可能有魔法,不可能有那么短时间内赶到舞会现场的神奇。甚至,即使灰姑娘真能与王子见面交谈,也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产生感情,并且闪婚,种种情节都是不是现实中可能有的,也不合情理。在这部电影里,男女主角总共只见了四次面,第一次在野外偶遇,王子一见钟情,第二次在舞会上,这是女主角大放异彩的时刻。第三次是在仙度瑞拉家里,第四次见面便成婚接受国人的朝贺了。两人之间的交流和内心情感的沟通都有限,可以说纯粹因欣赏对方外表的结合,这种典型的闪婚,将来能否幸福还真难说。 真实的版本可能是,灰姑娘终被后母折磨而死,王子成了国王,按照公爵的安排娶了萨拉戈萨的公主。因为这是童话,所以才有那么美好的结局。我们固然可以抛开现实中的一切,只是周末坐在电影院里,悠闲地欣赏一个童话。可童话终究是童话,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终要破灭啊。 在那所宅子里,仙度瑞拉从没有过反抗的念头,对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退让忍受。而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完全有资格,也有正当理由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生生的由一个主人,变成仆役被驱使伤害,她本人个性上的软弱亦难辞其咎。对以后母为代表的邪恶力量,她能做的只是予取予求,也不见她尝试着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援,被锁进阁楼,她最多能做的,只是倚着窗户唱唱歌,期待着侥幸被来寻找的王子听到。王子的确来寻找了,也听到了她的歌声,而这,也只有童话中才能发生。 一个无能、无力、无头脑、无思想的姑娘,居然能一跃而成王后,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神逻辑,令那些绝大多数像灰尘一样过着平庸日子的芸芸众生喜闻乐见——恐怕这才是灰姑娘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的秘密。它给低到尘埃里的弱者制造迷幻的快意,从而能对生活抱有希望,放弃抵抗,不去努力,继续坚持被虐待,这种效果就和麻醉剂差不多。相形之下,所谓的勇敢坚强,仁慈善良,像一个空洞的口号,苍白无力。要知道,予取予求的退让和忍受不是勇敢,与仁慈更沾不上边。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