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解说文案_拉美奇想的制动:“墨西哥三王”银幕再约会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环太平洋》,于2013年上映,由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特拉维斯·比彻姆 吉尔莫·德尔·托罗编剧,影片讲述了西元2020年,怪兽大军突然开始从海底窜出攻击人类。人类抵御军别无选择,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两个最不起眼的英雄身上——遭遇失败的退役驾驶员和毫无实战经验的见习生。他们组队驾驶一具身负传奇经历,但却貌似被淘汰了的贼鸥机器人,成为人类战胜天谴的最后希望。。
左起分别是阿方索·卡隆,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及吉尔莫·德尔·托罗 2006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几乎可以转移到墨西哥国内举行,三位墨西哥籍导演联手拿下17项提名,《潘神的迷宫》,《人类之子》,《通天塔》也分别成为三人最具影响力和影像风格表现力的代表作,成为他们进军更大电影市场的开门锁。 继2006年的银幕默契而亲密的银幕聚首后,2013年又将成为电影世界的墨西哥年,两部年度科幻大作《环太平洋》与《地球引力》将陆续公映,冈萨雷斯转型之作怪味喜剧《鸟人》则也已于年终进入后期制作,三位好基友的创作欲似乎始终都被捆绑在一起集中释放爆发。借此契机回顾三人的导演生涯及创作走向,当然还有今年的银幕再约会中的看点。 今年首先出手的是兽导吉尔莫·德尔·托罗,新片《环太平洋》目前全球票房突破2亿元,虽然最终成绩可以保本,但若想继续发展此系列,还要看即将开闸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及拉美国家,可以说这一次《环太平洋》的宣传略欠调理,力度上也与投资不成正比,华纳今年连栽跟头,可谓自食其果。  鬼怪屋领袖:吉尔莫·德尔·托罗1964年10月9日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的瓜达拉哈那,少年时期便师从迪克·史密斯学习化妆和效果,并开始自己拍摄短片,80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担任过导演、演员、导演助理、编剧、制片人等一系列工作,他也为墨西哥电视台制作电影节目,并开始讲授电影课程。  德尔托罗电影里最爱的绝对是各类奇思异想的鬼怪虫兽形象,从第一部长片《魔鬼银爪》到最新的《环太平洋》他几乎从未改变自己的口味,即使是因等得不耐烦而推掉的《霍比特人》,依旧是在魔幻故事的范畴里,而且《霍比特人》的编剧曾直言不讳,如果德尔托罗留任,故事讲更加深刻出彩,虽然如今粉丝们依旧热衷于等待彼得杰克逊继续王者回归,并把《史矛革荒漠》列为下半年的最期待,但我们也更因欣喜与和彼得一样,德尔托罗也继续保留着自己的执拗和犀利。 《魔鬼银爪》与《鬼童院》已被标准收藏公司陆续收录,也代表了德尔托罗在艺术片及商业片的娴熟把握,当然也包括他极为个人的影像表现力,而这两部早期作品也是其初期尝试和自我认可的关键,《魔鬼银爪》讲述了一个关于吸血鬼起源的奇异故事,一位练金术士为寻求永生制造了金甲虫装置,装置流传数百年来到一家古董店内,利用这一宝器可以将人与虫换血,借此获得永生,其中的秘密被重新发现,并且引来了心怀不轨者的觊觎;《鬼童院》聚焦西班牙内战末期的一间专收容左派分子遗孤的孤儿院,新入院的男童卡洛斯被安排睡在山迪睡过的床,山迪已死,大家有时看到他的鬼魂,有时听到他的叹息。两部作品风格诡秘,叙事流畅且具备了恐怖电影的表现力,都可以看做是《潘神的迷宫》的灵感来源,很多元素的重复出现也带给了观众对于德尔托罗“鬼怪屋”的整体认识。   德尔托罗在好莱坞参与到了两个系列电影的创作中,分别执导了《刀锋战士》系列的第二部,及《地狱男爵》系列两部作品,前者是《刀锋战士》系列中获评价最高的一部,片中引入的猎杀吸血鬼的超级吸血鬼“收割者”形象是很鲜明的德尔托罗式人物设计,化妆手法也很好的与影片气质结合,甄子丹提供的武术指导则让影片在打斗场面上也同样是系列最精彩;而《地狱男爵》系列则是本人最喜爱的漫画改编电影,一如弗朗西斯劳伦斯的《地狱神探》,德尔托罗剑走偏锋制造出了怪力乱神的全新漫画电影风格,且将黑暗元素及各类精美的人物设计强势注入,在剧情上也一如其早期作品流畅且富有技巧,只可惜在票房上的表现不佳使得系列的发展面临了不小的考验,而《环太平洋》系列如果能够稳住步伐,那么《地狱男爵3》也应该不是问题。 06年德尔托罗奉献了由阿方索卡隆制片,也是其个人最具影响力的《潘神的迷宫》,影片再度聚焦西班牙内战和对儿童奇想世界的刻画,12岁的女孩奥菲利娅随母亲和继父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继父上尉Vidal是个凶残的法西斯军官,在当地开始镇压反抗者,奥菲利娅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认识了这个迷宫的守护者潘神,他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她是一个公主,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本片故事本身就极其具有张力,整个故事背景制造的反战和人文情怀则配合产生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当然本片在角色造型和化妆技术上依然是无与伦比,这次拿下的奥斯卡奖也是对学化妆出身的德尔托罗最大的肯定。 以《魔鬼银爪》中的祖孙情为开端,从《鬼童院》的战时孤儿院到《变种DNA》里首先发现变种蟑螂的小男孩,从《潘神的迷宫》中误入奇幻迷宫的小女孩奥菲利亚,到《环太平洋》中将独自面对巨兽的芦田爱菜,德尔·托罗用足够多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儿童群体的瞩目以及其自身童心未泯的状态,这些儿童在影片中往往拥有与大人完全不同的视角,他们天真而细致的观察世界,观察生活,他们也往往是首先或者唯一了解事件真相的群体或个体,如《变种DNA》里因好奇心趋使尝试与变种蟑螂交流,《潘神的迷宫》里奥菲利亚在只有她能看到的奇妙生物与迷宫王国,在《环太平洋》片场,德尔·托罗时常用日语哼唱电影《龙猫》的主题曲来为工作量过大的演员菊地凛子解闷鼓劲,很明显,这个长相酷似野兽的大叔其实有着一颗永远长不大的顽童心。  德尔托罗不仅醉心于电影故事的讲述,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的几部作品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者创作权收到限制,他依然在电影特效和人物造型设计上做到了无可挑剔,尤其是《变种DNA》一片,大量变种蟑螂的地下巢穴及幼种孵化表现都极具视觉震撼,即使现在去看依然会被电影的阴郁感压的喘不过气来,当然,此后的《地狱男爵》系列和《潘神的迷宫》所具备的特效水准更加出众,尤其是后者,在当年的奥斯卡奖项竞争中,《潘神的迷宫》不仅拿到了奇幻电影绝少得到的最佳外语片提名,更是在颁奖礼前段独领风骚,一句囊获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三项技术类大奖;最新的《环太平洋》即使得到了评论界的批评,也都不涉及特效层面,  幻境魔术师:阿方索·卡隆1961年11月28日出生于墨西哥城,儿时因不想参军放弃了当宇航员的梦想,专心励志想成为一名导演,12岁时得到一部照相机作为生日礼物,卡隆拥有了如众多大师一样的少年经历,疯狂拍摄和大量看片是他最大的爱好,此后他也曾心灰意冷放弃理想,最终是朋友的劝说让他得到了一个片场助理的工作,逐渐的,卡隆又回到了人生的正轨,在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制片等众多角色中都能够成功施展。  阿方索卡隆在影片题材的选择和掌控能力无疑是三位墨西哥导演中最宽广的,无论是现实故事还是奇幻科幻故事,从爱情片到儿童电影,卡隆都有自己的创作技艺在其中释放不同的魅力,同时他的不凡也是伴随着影片题材的发展逐渐显露,2006年的《人类之子》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耀眼之作,而即将揭幕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新作《地球引力》伴随着几款一气呵成的长镜头预告片也对影迷们做出了足够暗示,未来的科幻影坛,有一个上上座属于阿方索卡隆。  长片处女座《爱在歇斯底里时》是一部典型的话痨片,但在卡隆手中诞生的绝大部分闲谈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情场高手玩失手,遭到女人们的各种回击,本片如今最大的存在贡献就是表明了卡隆是个可以文艺范十足的导演,1995年卡隆拍摄了一部儿童奇幻片《小公主》,相信本片会使很多人儿时美好的回忆,它也是证明阿方索在奇幻类电影创作上的大气与自如,相比德尔托罗在成人世界里植入儿童形象,卡隆可以拍真正属于儿童们的普世电影,《小公主》以女主人公萨拉进入纽约的贵族学校学习却意外得到父亲战死的噩耗,并沦为女佣为故事的开端,萨拉精通讲故事,从她在印度开始便在讲述一个王子拯救公主的故事给同龄的孩子们听,即使在被贬为女佣时也有黑人玩伴做她的听众,最后他也终于换回了父亲与公主的名字,“人人都可以是公主”是本片传达的核心价值观,等级,种族等都不是问题。  1998年卡隆将查尔斯狄更斯的原著《远大前程》改编成了现代版并搬上银幕,为观众提供了堪称最唯美的一个《远大前程》,影片《烈爱风云》通过四位主角之间的奇妙互动打开了一张浪漫版图,制造了与原著绝不相同但又惺惺相惜的韵味;2001年拍摄的《衰仔失乐园》,是卡隆最赤裸的一部作品,节奏上轻快流利,内容则展现了拉美性文化最奔放的一面,卡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三人行故事,影片浓厚的地域气息和导演非常张扬的镜头表现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小的颠覆,卡隆也是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长镜头运用,也许他早就爱上了这个技法,只是一直在积蓄。  新千年卡隆也曾再度回归儿童题材作品,接棒执导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本片虽然最后成了当时票房最低的哈利波特电影,但十年后回顾来看,除了《死亡圣器下》靠收尾魔法世界的高贵身份和爆炸式的终结换得影迷的高度认可外,恐怕没有另一部可以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比质量,影片借用了原著一个循环故事来制造了电影精细的结构,同时也可以发现这样的商业作品里,卡隆还是放不下他的长镜头和浪漫情怀。 22世纪初,病毒促使人类丧失了基本的生育繁殖功能,将近20年全球未出现新生儿,一位怀有身孕的非洲偷渡妇女出现在了伦敦,在英国能源部供职的theo决定护送这个“希望”去到可能安全的海上,《人类之子》是相当一批反战反美人士2006年度最爱的作品,原因在于阿方索·卡隆用一个科幻故事拍出了一部政治片都无法达到的控诉力度,不仅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也包括对资本家,资产阶级世界以及领头恶人美利坚的隐秘唾骂,生育功能的丧失是一种根源性的断绝,最后的希望之地放在英国,不服气的大有人在,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在美国已是万幸。本片的长镜头技法基本是超越教科书级别的超高难度,这里也不多废话,看过影片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回味这些与爆炸,与逃亡,与求存意念凝结在一起的饱满长镜,在之前的社会学课的话剧表演中,我们小组的剧本就是我改编《人类之子》出来的,自己水平实在无法启齿,但当时确实看重了阿方索·卡隆这部科幻片的超强社会表现力,每个阶层得到了独立的彰显,混乱但全新的社会秩序具有很好的现实价值,所谓社会角色,在这部电影中完成了极好的切割,怀孕的偷渡少女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阶级,她的象征性远大于实际身份,作为人类社会新希望的象征,她最后成功到达海洋,虽然并不能确保安全,仍然给了生存欲望足够的漂流空间。   卡隆的少年时代一直以成为导演和宇航员为梦想,如今新作《地心引力》终于为他带来了同时实现了这两份美好愿望的机会,一系列预告片展现了如今野心勃勃且实力雄厚的卡隆即将开始他新的征程,而他的同乡都为他提供了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卡隆并不是一个善交朋友的人,却因为电影事业收获了对于普通人而言同样珍贵的友谊,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墨西哥影坛在很长时间里只会有一个王者,而最有王者风范的绝对是阿方索卡隆。 卡隆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于大多数走出国门的导演而言,他们必定要承担自己的雄心壮志相应的一份风险,卡隆如今已经受住了考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而在影迷时期,他的很多习惯都与你我相同,交的朋友不论多少,但身边能真正为电影做交流的人凤毛麟角,于是干脆少交朋友;看遍全城所有电影院无论优劣,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时间..这些事让我必须承认,我和卡隆的性格和行为都很相似,大学之前我跑遍了常州全部13家电影院,现在多出的也打算一一审阅,也许卡隆之所以能有成为导演之后的稳定性,正是来自于心中对电影不变的痴狂,无论是看还是拍都要拿变态的要求来让自己始终一丝不苟,当然,幽默是另一回事,这一点墨西哥人最明白。     命运学大拿: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1963年生于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早年曾是著名DJ,90年代开始从事广告拍摄工作,并组建个人工作室,与好友吉勒莫·阿里加一同进军电影界,两人合作了伊纳里多《通天塔》之前的所有作品。助伊纳里多在影坛站稳脚跟,并名扬天下的自然是他生涯最核心的一套三部曲,由《爱情是狗娘》,《21克》及《通天塔》构成的交点三部曲,三部影片将伊纳里多最具标志性的多线叙事手法和交点式命运故事的设计展现得淋漓尽致,且变化和深入清晰可见。  处女作《爱情是狗娘》改编自其早年与好友及编剧伙伴吉勒莫·阿里加创作的三个短片剧本,影片片名直白表现了三段故事的共同戏剧元素及内在情绪, 三个不同年龄层,不同阶层,不同生活环境的小群体围绕“爱情”展开了各自的悲怆生活,导演试图用这三个故事完整展现祖国的现实社会状态,用略显激动地立意表现了对各类现实问题的不满和宣泄,使用爱情这一元素一方面在他初入电影行业的过程中可以降低一定的创作难度,另一方面也在对观众的吸引力上得到了保证。 《21克》是伊纳里多自我风格得到认可后的一次激情发展,全片依旧是三段故事的蒙太奇组接,且全片几乎都由手提式摄影机拍摄完成,本片中他开始讨论生死的意义,宿命的存在性,本片也开始展现了伊纳里多选择和调教演员的强大能力,西恩·潘和娜奥米·沃茨借影片分获威尼斯影帝影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获得观众选择奖最佳男演员,他也与娜奥米·沃茨一起拿到了次年的奥斯卡提名,这种盛况在2006年的《巴别塔》又被复制,而《21克》的独特与过渡性在伊纳里多的个人视野和心境的变化上进行了不容小觑的影像反映。 06年三王聚首时伊纳里多拿出的《巴别塔》继续为他在评论界和电影节的世界里享受万千宠爱,本片也是其所有作品中毫无争议的最野心之作,一方面要对三部曲进行有包容性和总结性的收尾,另一方面要完成自我突破和风格的平稳进化,《巴别塔》创造了一个对全球进行扫描的庞大故事线,从摩洛哥到东京,从美国到墨西哥,本片中的三个故事围绕着一把猎枪展开,日本男子将猎枪作为礼物留在了摩洛哥的导游手中,之后猎枪意外成为伤人凶器,而且引发了国际政治问题,受伤女子的丈夫则与在美国家中的一儿一女及墨西哥保姆产生了有一层联系…在这个讽刺全球文化同化,关怀人性本真及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的精密格局里,伊纳里多毫不吝啬的制造了数十个人物之间的各类矛盾,虽然看上去并不突兀,但在我看来仍然显得过于做作,当然这不能掩盖伊纳里多的创作才华,多线叙事永远是高难度命题,虽然借用了圣经中巴别塔的典故来关照故事,我们最能抓准的可能还是导演风格的完善,“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混乱”,诺亚的三个儿子在上帝制造的语言,思想,文化障碍中无法齐心登上巴别塔,导演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古典的放大,每一处都是十分寓言式的表达。   三部曲使命完成后,伊纳里多开始了新阶段的创作,开篇之作便是帮助哈维尔巴登戛纳称帝的《美错》,伊纳里多也继续着他与演员的“完美交易”,不同于交点三部曲以消极的笔调完结每个故事,《美错》当中虽然也是刻画了大量的现实丑恶,但最终却留给观众极具力量的积极暗示,围绕男主人公展开的,他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引发出多重矛盾,本片采用了直白的单线叙事反而让影迷大呼意外,但倒叙结构中仍然表现了导演的自我挑战,但虽然关注点仍然不少,本片终究有明确的核心人物和立意,也是导演开始寻找依靠故事本身表现影像魅力的开始,伊纳里多自己也在评价本片时表示“多线索的叙事结构,我已经拍够了。”本片也是伊纳里多首次在他庞大的电影种族群像中放入中国人,华工的受压榨,同性恋等都极为惹眼,且在故事中发挥了相当可观的重要作用。 冈萨雷斯还曾参与到三个导演短片集拍摄中,分别是宝马公司大师短片集The Hire,《911事件簿》,《每人一部电影》,由此也反映了他对早年的短片创作兴趣始终未减而且伊纳里多几乎只用了三部电影和一种风格便能与众多世界级大师平起平坐,包括今村昌平,肯洛奇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未来让自己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领军者,用不只一种风格的伊纳里多。 伊纳里多是深得戛纳电影节宠爱的导演之一,而他本人的电影之路也离不开一次次奖项的激励。   06年三部作品,让三位导演协同所有墨西哥电影人一起达到了巅峰状态,但他们并不满足于瞬间的闪耀,未来任何一年都有可能重现2006年的辉煌,因为三人不仅保持了自身稳定的水准,也开始一同大力扶植新一辈的墨西哥电影工作者,他们将是未来墨西哥电影保留气场的关键,这一点,我希望中国电影人也能学学,不要把所谓的归属感片面而做作的放在电影故事里,而要想想怎样让两岸三地的电影市场能够成为有志青年们的圆梦之地。  三人三部新作都是各自的蜕变,德尔托罗寻求商业价值与个人嗜好的双重释放,卡隆开始自己的人文硬科幻狂潮,伊纳里多将告诉影迷自己之前的严肃都是为了现在的喜剧足够惊艳;据了解在《环太平洋》片尾的致敬名单里,阿方索卡隆与伊纳里多都在其中,其他多为日漫大师,如庵野秀明,水岛精二,大友克洋等,我觉得两位好基友给兽导出多少主意还在其次,主要是想秀恩爱给观众看,三人还联合开办了电影公司“三个好友”,真是羡煞旁人。  关于银幕约会█ 三位导演此前都得到了戛纳及威尼斯电影节的认可,各自作品均在电影节有所斩获,三人虽然创作风格迥异,但作品内在的人文气质却惊人相似,很多故事也由他们两两合作呈现,目前威尼斯影展的理念也是很鲜明的在向纯文艺气质发展,卡隆和伊纳里多自然驾轻就熟。 █ 三人先后进军好莱坞完成了各自电影风格成熟时的作品,这也为他们在相近的创作阶段里形成互动和合作提供了保障,此前06奥斯卡辉煌时期,他们也曾共同签约环球影业,拿下了数个片约。 █ 三人中我最爱德尔托罗,最服卡隆,而德尔托罗对阿方索卡隆存在着明显的崇拜情绪,《地球引力》开拍之际便将其奉为“令人无比兴奋地杰作”,希望他们三人日后能够合导一套三部曲,必定流为佳话。 █三人中票房号召力最强的自然是德尔托罗,但由于其很难满足大众观影口味的创作带来的回报并不与影片质量真正成比例,也让他所要经受的考验和压力都高于正常,而《地狱男爵3》也是极有可能胎死腹中,我也不太制片方一定要求更换主演是何居心,明知导演和朗普尔曼是几十年好友,而且同一角色的延续性在那些并不理解导演创作心境的大财主眼里也一文不值。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