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451度》解说文案_书籍,不灭的思想之火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剧情/科幻电影《华氏451度》,于2018年上映,由拉敏·巴哈尼导演,雷·布莱德伯里 拉敏·巴哈尼 编剧,影片讲述了本片根据科幻小说大师雷·布莱伯利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未来,那时书籍成了违禁品。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书籍会使人产生不必要的各种幻想从而影响现实的生活,所以那个时代消防员的工作不是负责救火,而是专门来烧毁书籍。然而身为主人公的消防员,在一个年轻女孩的影响下,开始对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产生质疑,随后私藏并阅读本应烧毁的书籍。当火焰燃烧到达华氏451度,所有记录人类智慧的典籍都将灰飞烟灭,但却烧不毁被压抑的灵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平日里我们不一定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但《华氏451度》会让人在烈焰的高温里感到阵阵刺骨凉意,深刻反思书籍对于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意义。如果出生在一个被人设定了规范,甚至连快乐都被定义的理想国里,“痛苦”这样的词汇从来不曾进入过我们的认知,我们是否会活得轻松愉快些?近期恰好重温了《浪潮》,一个五天就缔造了一个法西斯组织的实验,让我们始终对极权主义的起源不敢生出懈怠之心。一个终极的专制组织,保障自身统治结果的最有力手段,不是掌握最强大的军事武器,不是掌管全部的权力机构,而是从根本上消除平民的反抗意识。《华氏451度》讲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故事。统治者为了将百姓的独立意志扼杀在摇篮里,下令焚烧掉所有汇集了全人类精华的实体书,网络也禁止所有电子书的存在,执政机构甚至不惜篡改历史,将消防局从灭火部门改为了纵火部门。同时配合一种特制的消除记忆的眼药水,让所有人都遗忘了拥有书籍的时代是什么样子。每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看到书籍要举报,焚烧书籍和处置偷藏偷看书籍的“鳗民”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部在烈火中变成点点灰烬,直到一名消防队员终于觉醒,并以生命的代价将人类思想的种子放飞到自由的天空。一个荒诞的科幻故事,可以说是焚书坑儒与《1984》的融合。当数以万计的语言文字被消灭到只剩百千词汇,当我们不再有渠道了解先贤的哲思,当我们不再有机会让不同的观点碰撞,当我们的意识被阉割到了仅余傻白甜,成为一头没有愁绪的猪,我们还有能力怀疑我们的生活是一场谎言吗?上个世纪60年代的那场革命,我们的父辈抛洒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血,投入改天换地的洪流,成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的祭品,在激情澎湃的声嘶力竭中,坚决捍卫自己的领袖,顽强打击死不悔改的敌人,到头来不过是一幕波澜壮阔惊世骇俗的闹剧。这部电影中观看新闻直播的网民,就如同当年狂热的红色斗士们,在国家喉舌声势浩大无孔不入的宣传面前,贫乏重复着毫无创意的口号,仿佛自己在参与一桩划时代的伟大事业,每一个毛孔都亢奋不已。他们不知道自己被灌输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根本无从知晓这世界上原本曾经还有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存在。文字的抽离吞噬了思想的立体,语言的残缺遏制了分歧的生长,他们甚至已经放弃了怀疑为什么书籍这么令人憎恶,会摧毁人的灵魂,仿佛天生就是如此。当下的存在彻底取代了存在的理由,人们活入简单低级的自由。我怎么也算不上一个读书人,但当看到所有我知道或不知道的经典被付之一炬的时候,心里的痛是尖锐的。当设想从今而始,再也找不到一页纸质的或电子的书时,心里的惶恐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一个不必思考不会思考的躯壳,每天只是预设程序的复读机,完美的照本宣科,愉快的人云亦云,为别人定义植入的快乐而快乐,那是多么惊悚的剧情?或许我不会日日闻书香,甚至懒惰的我可能数年不愿碰一片书角,但我总笃定,所有那些闪耀着璀璨光辉的思索和诘问永远在那里静静地等待我的轻扣。那深邃的海洋辽阔无垠,每一滴智慧都灼灼光华,逼人自省。恰因为过于轻易的唾手可得,我们从不懂得珍视。坐拥最尊贵最浩渺财富的我们,往往对宝库中的字字珠玑弃如敝履,却在世俗的尔虞我诈恩怨情仇中孜孜不倦。我们拼却半生遍体鳞伤凝结成的满纸血泪,蓦然回首,总发觉其实千百年前古人就早已给出谆谆教诲。书是人类智慧之光,静止的文字却潜藏摧枯拉朽的鬼神之力,能精雕细琢灵魂的容貌。寥寥数字就能撕碎多年的伪装,能点燃燎原之火。书里有先人呕心沥血的含英咀华,也有你我赖以成为自己,而不是他人盅蛊工具的解药。而任何一个组织,都注定无法用长期的愚民来维护自己的法统。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不可能靠对追求的降维来完成,而定是通过对创造的升级来实现,书则是那一把不可或缺的启迪蒙昧的钥匙。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