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之爱》解说文案_幻想之爱

作者:吾爱影人

加拿大爱情/剧情电影《幻想之爱》,于2010年上映,由泽维尔·多兰导演,泽维尔·多兰编剧,影片讲述了讲述了两个朋友爱上同一个人的故事。无数次约会,似真似假的暧昧表示,他们俩陷入了自己想象的爱情中不可自拔,两人的友谊也逐渐受到威胁。。
在技惊四座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J’ai Tué Ma Mère)之后,来自魁北克的才貌双馨的89年生导演哈维尔·多兰(Xavier Dolan)又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为我们奉献了他最新的风格之作——《幻想之爱》(Les Amours Imaginaires)。在新作中,他延续了前作中自编自导自演的作风,甚至还亲自担任服装设计,令人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相比前作,此次他的风格显然更加圆熟。在《我杀了我妈妈》中,奇险的画面构图、大胆的配色和慢镜的大量运用使得影片在视觉上非常“好看”,也使人们猜测多兰是王家卫和阿莫多瓦的影迷。但是这种风格与影片的主题——主角与母亲的矛盾冲突,是否完全吻合成为了争论的焦点。所幸,导演自己创造的精彩台词和他自己的表演掩盖了这些许的不协调。而此次在《幻想之爱》中,他继续发扬了他在电影语言上的探索,更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承载这种语言的主题。《幻想之爱》表面上说的是一对男女好友Francis和Marie同时爱上一位英俊小生Nicolas,最后英俊小生左右不逢源,双双拒绝的故事。这很可以让人想起欧洲电影的一个惯用故事原型,即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的暧昧纠葛。这和中国通俗剧的三角恋原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享受暧昧的过程(包括同性异性之间的)并且三人之间经常携手同行,后者则是视情敌为仇雠,颇欠雅量。影史上远的例子有《祖和占》、《梦想家》,近的则有《巴黎小情歌》。三个人之间的推搡容与,是最易碰出妙谈火花的。《幻想之爱》除了继承了这个故事原型之外,另外一个故事原型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在影片开始三个人相遇的那场戏里,Francis称Nicolas是一位阿多尼斯(Adonis)。阿多尼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植物之神,英俊非凡,且岁枯岁荣,年年重生,永不衰老。更重要的是,美神阿芙洛狄忒和冥后珀耳塞福捏都觊觎阿多尼斯的美貌,皆想占有之,最后阿多尼斯没有办法,只好在一年中四个月陪阿芙洛狄忒,四个月陪珀耳塞福捏,另四个月独居。在这个故事中,美神与冥后仅仅因为阿多尼斯的美貌便想占有他,为此还惊动了宙斯。这也许可以被称为对于美的热爱,但却不能被称为对阿多尼斯这个人的热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幻想之爱》在爱情故事的表层下说的其实是占有。它用了影史上常见的爱情故事原型来装一个关于占有的故事。甚至里面的主人公也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情是爱情还是占有,或者这两者本就不可分。这种暧昧难明的主题构想为导演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比如在Marie这个角色的造型上,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暧昧。在片中,Marie称自己最喜欢的影星是奥黛丽·赫本,于是她在某些发型的选择上就有模仿赫本的痕迹。而多兰则公开宣称他要向新浪潮致敬,于是Marie的身段姿态又有几分神似戈达尔之妻安娜·卡里娜(就是电影《小兵》中使男人说出“电影是每秒24格的谎言”的银幕女神)。但是若仔细观察她的脸部特征,特别是嘴唇,那么她最像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以欲望和性感著称的女星,莫妮卡·贝鲁奇。纯情的赫本、性感的卡里娜、和肉欲的莫妮卡,这三种特质被奇妙地糅合在Marie这个角色身上,如果她真是爱上了Nicolas,那她就是赫本,如果她只爱他的美貌,那么她可能是莫妮卡。Marie的造型很好地诠释了导演的这个暧昧性的主题——谁叫造型师也是他自己呢。除了全片带有复古气息的造型以外,导演的色彩运用、构图运镜和音乐的选择也更加大胆。但是我前文已经说,这个大胆是因为有题材的支撑——导演在这里所要竭力营造出的是一种浮华易碎、桀骜斑斓的当代洛可可式的情感图景。于是他在片中多处采用歌曲《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down》的西班牙语翻唱版,使得这首悲伤的歌曲变得侬丽黏稠,好似涂抹在大面积鲜艳色块上的腻口奶油;于是他的慢镜也更加肆无忌惮,有好几场戏都是全程慢镜,好让观众细细领略演员的姿势之美和细微的感情变化,由此来突显他们因内心的惶恐所表现出来的小心翼翼。 影片的最后,在Nicolas拒绝他们俩之后,他们又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他。但他们这时候显然不准备把自己的尊严让位于他们的“爱”,他们歇斯底里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很快的,他们又有了新的猎物。作为只有21岁的导演,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已能够如此力透纸背,不禁使人感到悲伤。我希望他之后的片子不管好不好看,他都能自己演,这样我便可望见他的容貌,他的两道柳叶剑稍眉,好似珀耳塞福捏幻想已经拥有了阿多尼斯。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