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解说文案_关于《荒野猎人》的一些新的看法和补充!

作者:吾爱影人

美国|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动作/冒险/传记电影《荒野猎人》,于2016年上映,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迈克尔·庞克 编剧,影片讲述了故事讲述19世纪以贩卖兽皮为生的猎人团体在被印第安人袭击劫掠后,同伴锐减,避难返回营地的途中,带头的格拉斯又不幸被灰熊所伤,恶劣的天气条件让大家无法带着受伤的格拉斯随行,船长说服并雇佣两名同伴留下照看,叮嘱在必要时给格拉斯一个体面的葬礼,岂料与格拉斯早有宿怨的同伴不仅杀害了格拉斯心爱的儿子,更把格拉斯遗弃在暴风雪中。心怀丧子之痛的格拉斯,艰难求生,是否能过印第安人的追杀,为子复仇?。
——18号万达零点IMAX关于《荒野猎人》简单的杂感和补充:★关键词一:【删减】据我注意观察,国内99.8%是原版,相对于北美版大约减少了一分零十几秒(不算片头logo及片尾字幕)。小李被“熊奸”的那一场戏,一刀未剪。多姆纳尔·格里森饰演的船长死后被割去头皮的尸体画面也完全保留。早前片方曾透露称该片的国内版被删减了2分钟,之所以时长和北美版一样(156分),是因为有一些镜头被替换。但我今尚未找到所谓的相对于北美版多出来的“替换”镜头。但删减处集中在开场和结尾的长镜头某些小片段,另外可能有一些回忆段落。但原版本身长镜头就在做拆分,这次删减的感觉并不是太明显。具体:在里族(Ree,也称阿里卡拉人Arikara)与格拉斯(小李的角色)所在的皮草猎人团(当时这些猎人被称作“山人”Mountain Man)片头交战的那场戏中,一个里族人骑着马将一个白人的头颅砍下的镜头被删掉了。同样被删截的还有格拉斯最后将菲茨杰拉德(汤姆·哈迪饰)的手指砍断时,断指的特写画面。★关键词二:【IMAX】昨晚零点万达IMAX全场爆满,可知小李这号召力可见一斑!但必须得说一下这片IMAX效果真心水。跟去年在LA看双机4K + 4K拷贝的激光IMAX版完全是2种感受,像国内普通(非激光)IMAX是2K双机放映遇到4K也是无力,清晰度不如之后我在香港看的4k巨幕简直打脸⋯⋯★关键词三:【控制力】此片终极演绎了何谓电影姓电不姓文。《荒野猎人》首先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就是极具特色的摄影风格,调度完美的长镜头,广角旋转镜头,大全景,自然光拍摄等等。卢贝兹基和冈萨雷斯的再次合体,却完全不同于去年的《鸟人》局限于剧院一地,本片有着奥德赛一般的丰富场景,落基山脉的壮丽风光一览无遗,广阔天地之间人类力量的渺小和意志的伟大自然融合,人之灵魂与自然共鸣或者是在伟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的存在的深刻体验。★关键词四:【长镜头】冈萨雷斯的场面调度和利用长镜头营造的呼吸感已经登峰造极。仅仅是开始的一场林间战斗,就尽显水平。人物身体于镜头内之叙事简直妙不可言,短镜头的重复拼接与远景长镜头的组合运用简直不可思议,广角滤镜的使用达到极致,全自然光渲染营造出万物意境,冈萨雷斯充分相信影像的表现力,完美的诠释了电影本身的力量:用镜头和画面去讲故事。建议每个中国导演都来膜拜这部电影,学习如何在极简单语境,没有情节的状态下通过影像的调度和细节的堆切把故事说的跌宕起伏同时又能凸显影片对主题的象征和隐忍。★关键词五:【表演】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他没拿奥斯卡愤愤不平。在强手如林的男演员界,他的火候的确没到。是的他很敬业,也很卖力,无论是生吃活鱼与棕熊肉搏,还是遭遇背叛痛失亲人,在《荒野猎人》中他的惨烈达到了新高度。但无奈的,本片的主角不是他,他的发挥空间有限。换句话说,写《老炮儿》观影时,我提“冯小刚”这名字都不自然,还是叫六爷舒服。而在《荒野猎人》中,那个很惨的人,怎么看都还是小李。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小李这种自虐的演法和水准并不能和丹尼尔·戴·刘易斯这样真正的大家相提并论,但本片正好适合他的用力过猛的风格。在缺乏有力竞争者的今年,的确是他胜算最大的一次。★关键词六:【生存】这不是冰雪版的户外生存指南,而是在探讨生存的意义。这生存,与种族挂钩。这生存,与人性挂钩。这生存,与希望挂钩。这生存,更与信仰息息相关。他完成的不仅仅是一场复仇,更是一次自我的救赎。这救赎,曾让他在梦里看到自己血红的双手;这救赎,让他在梦里与妻子团聚;这救赎,让他知道,不能仅仅为了生存而生存。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核心不是复仇。是格拉斯对妻子和儿子的爱。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旦你开始有复仇的计划,其实你已经在挖着两个坟墓,一个是敌人的,一个是自己的。最终不会有任何人在复仇中真正的获胜。★关键词七:【风格】如果说,黑泽明与小津是武士道,希区柯克是蒙太奇,库布里克是控制力,戈达尔是新浪潮,斯皮尔伯格的特点是人文,斯科塞斯的特点是黑帮,科波拉的特点是精神,斯科特的特点是概念,奥利弗·斯通的特点是形式,伊斯特伍德的特点是宗教,伍迪·艾伦的特点是情感,蒂姆·伯顿的特点是哥特,韦斯安德森的特点是色彩,李安的特点是人性,沃卓斯基的特点是科幻,科恩兄弟的特点是荒诞,昆丁的特点是暴力美,诺兰的特点是结构,芬奇的特点是剪辑,迈克尔·贝的特点是爆炸,彼得·杰克逊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特点都是技术的话,那么冈萨雷斯的特点就是长镜头。这部片子的风格跟《鸟人》类似,每个镜头都要仔细编排并排练,用最少的剪辑讲述故事,摄影机离对象非常近,经常以短焦距拍摄,以感受每个角色的恐惧和情感。当还在回味《鸟人》中迈克尔·基顿奔跑的那段长镜头时,小李与熊之间的那场打斗戏则显得更胜一筹,足足有5分37秒,还有一段水陆自由切换的长镜头简直目瞪口呆。★关键词八:【广角镜】《荒野猎人》使用的视觉语言和大众习惯的很不同。影片使用的是广角镜头——从12mm到21mm,包括65mm等效。在广角镜头里,动作被夸张了,所以摄影机运动缓慢,优雅而准确。这些缓慢而刻意的行动会从极近特写变为完美编排的广角,美丽的视野,再回到特写。本片的角色被强烈的情感所驱动,所以摄影机也应该是他们的情感延展。广角镜头可以展示有趣的角度,让观众感觉自己是角色的一部分,享受角色的全景个人镜头。大众已经习惯于大量特写和极近特写,但在现实中只会有广角个人镜头。场景的规模和其中的土地以240:1的比例在片中还原。★关键词九:【钟爱镜头】我最爱的镜头之一是Glass发现一个伙伴被枪击中而死。他发现谋杀同时听到身后的山峰传来雷鸣般的巨响。这极具震撼力的一幕没有使用任何CGI。经过了解,原来这个镜头要成功可不容易:直升机向山峰空投炸药,触发雪崩时摄影机和莱昂纳多必须几乎同时反应。这对于莱昂纳多是个情感非常丰沛的镜头,也是技术性非常强的镜头,因为时间控制必须非常精确。从炸弹抛下到听到声音,触发雪崩为止有一定延迟。第一副导演Scott Robinson必须完美地提示莱昂纳多,冈萨雷斯则必须注意莱昂纳多的动作和时间把握。这个镜头很了不起,令人紧张到头皮发麻——因为拍摄务必一次顺利通过。当表演和技术融合到一起,就创造了非常出色和完美的电影。★关键词十:【导演】《荒野猎人》可以说很完美,无论是节奏、演技、剪辑、摄影、导演、尤其是配乐都堪称完美。真正的电影人,向来都带有一种使命感,比如库布里克,比如侯孝贤,比如伊斯特伍德,比如新藤兼人,比如冈萨雷斯!他们在制作戏剧或影视片的过程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是真正用镜头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指导者,引领影视风尚者。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所以当一个作者的特点不仅仅在于不断重复和日趋成熟的风格特征,更在于其不相似和变异的地方。因此,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创造一个经典,而且在于能在打破和违反这个经典之间圆融地揭示人性的特点。★关键词十一:【摄影】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的摄影太值得称道。除了大广角、自然光所带来的恢弘景象,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观众在拍摄地所能看到的景色的真实效果,摄影师卢贝兹基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人造光源的使用,完全依靠自然光。卢贝兹基和导演冈萨雷斯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所运用的摄影理念在于——要把观众带入到画面之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不仅用长镜头维持了时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用一种缓慢推移的镜头运动方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系,如广角镜头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将壮阔的苍茫雪景收入画面。除了大全景之外,电影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透过山林仰望天空的空镜头,有时望向的是落日余晖,有时是当空皓月。联想到电影里的复仇故事,和对信仰的追问,这些望向天空的空镜在描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变得别有深意。也将自然之美毫不吝啬地一并送上,甚至结合着影片关于“信仰”的讨论,把这些美景拍出了一种神圣而孤寂的意味。观众就像是变成了一只隐身的游魂,穿透银幕进入到电影之中,身临其境,并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关键词十二:【仪式感】冈萨雷斯似乎有意塑造出一种自然的威严与冷漠。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中,格拉斯所承受的痛苦只是冰山一角,激不起河流和山林的任何回应,这种孤独之感在配乐的渲染之下发挥到极致。抗癌复出后的坂本龙一,为这部电影献上了一段充满宿命式悲剧之感的主题曲(《The Revenant Main Theme》),道出了格拉斯在面对这些绝美之景时的真实心境,如果说格拉斯梦境中出现的残破的教堂象征着信仰的坍塌(基督教不赞成复仇之举),那么不断望向天空的镜头也仿佛是祈求得到上天回应的一种行为,充满了仪式感。★关键词十三:【主题】在影片的结尾,格拉斯最后放弃了复仇,将复仇的工作交回给上帝。河对岸,不信上帝的里族人最终解决掉了菲茨杰拉德这个脸谱式的恶人(小说中的菲茨杰拉德其实更加复杂)。在这个虐心但也“励志”的复仇故事的中间,也穿插了“西部运动”的大背景之下,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杀戮。格拉斯的妻子就因此被杀,他也曾梦见过堆成金字塔形状的“牛骨山”。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主题简直比人心更复杂。但冈萨雷斯的聪明之处其实在于,一边用刺激的画面和商业片的技巧去包装这个和复仇及荒野求生有关的故事,一边又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为电影打造出最令人难忘的风光景致,让这部电影变得可“看”性极强。最后总结:如果说《阿甘正传》代表着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卷土重来,那么《荒野猎人》则代表着美国人重建西部精神的愿景。被称作小李子历险记的《荒野猎人》是一部风光片还是复仇片?个人认为这讲述的其实是第一代北美移民的荒野故事。美国人在挑战和征服荒野的过程中建立了秩序与文明,也建立了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的自豪感,荒野精神成为美国人对抗欧洲古典传统的爱国主义王牌,后来的美国人则深切地表现出对荒野的渴望与热爱。如果说荒野精神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那么塑造了中国人气质的就是江湖文化。北美新大陆的移民最终走向了欧洲旧传统的反面,离开了土地的中国游民最终也走向了儒家文化的反面。不同的是,今天的美国渴望重拾荒野精神,而中国则试图摧毁江湖传统。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篇补充文!转载豆瓣好友“黑桃二”影评《只懂点皮毛就不要出来混淆视听》看了最热门的一片所谓“技术性”评论。其实不能算懂点皮毛吧,连皮毛的边都没沾上。知道点凤毛麟角就开始诠释、解读这部片子,然后就唬弄了厚道的众人。我不知你初衷,我只请你谦虚些。虽然我对美国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的状态,但针对那篇最热门的混淆视听的技术贴,比起来我就算是略懂皮毛了~嘿嘿。正题开始:关键词:The Revenant 路易斯安那购地案 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 苏族 波尼族 里族(阿里卡拉)山人(Mountain Man)一、故事背景:《荒野猎人》:《The Revenant》《还魂者》根据迈克尔·彭克的长篇小说改编。此处省略吐槽片名翻译。小说背景是19世纪初美国建国后的窘困局面。加拿大的英国人、德州和墨西哥有西班牙人、刚刚和美国人度完蜜月的法国人、印第安人,美国人在他们组成的、狭缝生存。路易斯安那购地案:美国于1803年以大约每英亩3美分向法国购买超过529,911,680英亩(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的交易案,该交易的总价为1500万美元或相当于8000万法郎(如以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比例计算,此数在2004年相当4178亿美元)。法国路易斯安纳属地的版图超出今日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实际范围很多。购地所涉土地面积是今日美国国土的22.3%,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令当时美国疆域倍增。生存开拓空间明朗。美国疆域变更图但是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一直在捣乱,或直接武力干涉或间接支持印第安人,法国人也憋着使坏。这使得美国人根本无法从实际意义上控制这片原法属的路易斯安那。1804年杰斐逊总统派出“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任务:探查密苏里河流域是否有直通太平洋的航道,开辟新的安全的贸易航线!“批准炮兵团二等中尉威廉·克拉克和他的私人秘书、曾任第一步兵团上尉的梅里韦瑟·刘易斯带领探险队共45人,其中包括懂西班牙语和印第安语的翻译,并准许刘易斯和克拉克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军事手段。”穿河越岭总旅程历时一年多。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虽然最终抵达了太平洋,但并没有发现直通的航路。但是途中获取了美国西部地理的广泛的知识以及主要河流和山脉的形式地图 。其中包括洛基山脉。描述刘易斯和克拉克油画刘易斯和克拉克几乎完全探索了洛矶山脉催生了一个新类的毛皮贸易行业:山人(Mountain Man)。以白人为主。这是一群皮毛私营者,采集皮毛,销售,也接受皮毛公司的雇佣合同。这是一群拥有火器、马匹、皮毛硝制技术的“野人”。这是一项很刺激的工作。。《荒野猎人》演的就是这么一群人的故事。在1820年代末,总部位于纽约的约翰雅各Astor-arguably世界上最强大的皮毛贸易公司开始关注西部探险的商机。小李(Glass)作为贸易公司和山人之间的联络人和向导出现在本片。(都是美国公民)二、纠某大神影评的错。1)好了。讲一下印第安人。这个袭击贸易队的部落是里族或称阿里卡拉人(Arikara),不是苏族!不是苏族!不是苏族!苏族和他们是世仇!苏族是密苏里平原深处最强大的族群,苏族的世仇部落包括 波尼(Pawnee) 阿里卡拉(Arikara) 犹他 奇佩瓦等。苏族是美洲平原上适应骑马作战最快的族群并且通过这一技能迅速转换为更加强大的部族,一直让美国人头疼到19世纪末。本片是在19世纪上半页,美国人还只敢在密苏里流域外围生存,主要接触的都是被苏族赶到外围的部落。另外某人一提苏族就是什么“马背文化”从此消亡,你以为是大匈奴单于大蒙古成吉思汗???美洲在西班牙人登录自前是没有马或者曾经有马已经灭绝了。你见过玛雅骑兵?你见过印加骑兵?你见过阿兹特克骑兵?苏族人是通过和西班牙人贸易获得的第一波马,然后发现自己是天生养马,骑马的民族。。。然后就开始骑马暴打密苏里。。。。一开始印第安人的马是死一批少 一批的,一开始靠和白人交易,后来才开始自己养马。2)总看人问:为什么最后长老只杀坏蛋不杀小李。有人给的解释是:因为小李救了长老的女儿,所以没杀小李。我认为这种回答方式很眼熟,很像混在百度知道里的那些避重就轻的不道德的骗分者!哦,不杀小李,那为啥大坏蛋飘过来,捞起来就杀!?原因推测有二:原因1.大坏蛋自述过被里族虐待的记录,头上曾经被里族割过头皮而幸存。原因2.抢劫皮革的里族老大,就是丢了女儿的老大,也是最后杀了小李仇人的老大。当然小李仇人万万没想到,当初的情分已经种下,自己给了里族老大一枪打下马踢一脚还没死。。。最后反而被里族老哥当了回转寿司自助。综上所述,大坏蛋John Fitzgerald在里族的黑名单上是挂着号的!所以从水里捞起来就杀!3)小李的语言沟通问题。强大的苏族,世仇很多,其中包括里族(也就是阿里卡拉Arikara/Ree,电影里这俩英文来回晃得我糊涂,查了维基才知道)和波尼族(Pawnee)。这两个族说的都是卡多语(Caddoan)。苏族人说苏语。所以小李才能来回的沟通(我好像又说到某人的破绽了)。影片开头卧床镜头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与狼共舞》。不过凯文科斯特纳是融入了苏族人,最后赶跑了美国人和狗腿波尼族人。而小李则娶了个波尼族的老婆,然后带着温顺的波尼族人跟美国人一起打里族人和苏族人。这点从大坏蛋挖苦小李和贸易队长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另外,里族人最早也是和美国人教好的。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秋季探险队在密苏里河附近首先联络到了曼丹人和里族人,在曼丹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曼丹堡垒,并在此过冬,开春后继续踏上去往太平洋的路线。探险队和曼丹人、里族人的合影。但是,1806年3月23日探险队一行踏上归途。也许是由于英国北西皮毛公司的挑唆,在返回的路上,原先友好的印第安人变得充满敌意。里族人也反目成仇。然后小李们就遭到了影片开头的待遇。4)法国队长的恶行和下场。(脸盲注意了。。。。)本片一共两个大恶人,一个是贸易队的大坏蛋John Fitzgerald。一个就是法国队的队长。法国队长秘密绑架了里族老哥的女儿,然后挑唆里族老哥去追杀美国队,然后低价吃进老哥抢来的皮革。如果你不脸盲的话,应该记得最后法国队长的下场:被珀瓦卡(Powaqa)一刀变太监——一个QJ犯最合适的归宿。5)救了小李子的是谁?一个好心的波尼族人。记得大坏蛋和好小伙两人逃亡路过一个被屠的村子吧。好小伙给幸存的女人留了块食物。村子里的猪没被带走,这不像吃货法国人干的。而且还有马留下来,这更不像急需马的里族人干的。所以我推测是苏族的仇杀。正好对上了救了小李的波尼族好人的台词“苏族人杀了我的人”。PS:整个片子里,我喜欢的就是这个波尼族的好人。带给了小李子在丧子逃亡路上唯一的一次微笑。他被混蛋法国队吊死的时候真是让人心碎愤怒。6)正义的化身Captain Andrew Henry。死的真你妈憋屈。难道就因为他曾经有过用错人留守的疏忽?面对恶棍的枪口,仍然宣布他的罪名并掏出了枪赴死。为了Glass悬赏两次,第一次留守总额悬赏300美金,第二次出动人马搜索Glass每人10美金。后来可怜的队长钱被偷了没法悬赏,还坚持和Glass两人追凶。最后身死被割头皮。至于为什么割头皮:1.可能栽赃给里族人 2.大坏蛋说过:我如果我也有个当爹的医生我现在也能混个队长了。是嫉妒。7)那个唯一幸存的法国队员,带着木叶水壶,最后跑到美国队的营地讨吃的。然后美国人是这个态度:“Food comes at price”(食物收费!)“Maybe you can give back some of them stolen pelts you buy from the Indians”(也许你可以还给我们点你从印第安人那买来的他们偷我们的皮子 )。美国佬可不脸盲,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法国佬,哈哈。三、跟原著的出入。这个电影改编自原著。改了多少呢?原著里Glass回到了营地找到了John Fitzgerald,但是没有杀他。因为John Fitzgerald已经参军了,考虑到杀当兵的结果很惨,所以Glass向John Fitzgerald的长官举报了他。最后结果就是Glass要回了自己的枪,然后”move on”.然后作者夸Glass这么做是多么多么的牛逼。。。。。。。还称呼他是阿克琉斯。一下子血亲复仇变成了圣母情节?自己历尽艰辛活了过来最后就可以宽恕罪恶无须复仇?加一个细节:二、8)皮货队为了躲避里族人的追杀听从Glass的建议弃船上岸。但是最后有一个伤员和一个驾船的两人背叛了大家没有上岸开船跑了。后来镜头一转,那个伤员的尸体靠在船上,胸口插着一只箭————Glass是对的,在河里走才是如明火执仗。

请自行对文章进行校对,对语句与词语进行微调后可发布通过原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